过刊目录

  • 2006年, 第2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6-02-01
      

  • 全选
    |
  • 熊立华,
    2006, 24(1):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文模型参数优选过程中,通常很难找到一组参数值使得率定阶段和校核阶段的径流模拟误差同时达到最小,为此,我们需要采用基于Pareto关系的多目标优化方法来寻求Pareto最优解的集合。本文采用一种基于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来搜寻水文模型参数优选问题中Pareto解集,并以三水源新安江模型为例,给出了由率定阶段的目标函数和校核阶段的目标函数所构成的Pareto锋面。结果证明,率定阶段和校核阶段的目标函数是相互冲突的,不可能同时取最小值,由于这种Pareto关系的存在,使得我们在选择水文模型的全局最优参数值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减少这种不确定性是水文模型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 毛德华, 周刚, 何梓霖, 常利民, 胡立忠, 柳长贵,
    2006, 24(1):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鹅山水利风景区规划以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为根本理念。遵循水、山、林、田、路统一规划,突出水秀山清;水利功能、生态功能、休闲娱乐功能和科教功能全面发挥,以水利功能发挥为首务;制定合理开发容量,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等原则。通过统筹安排水利风景区的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综合协调纵观景、对岸景和鸟瞰景,以及功能区的详细规划等来保障规划的科学性。
  • 刘攀, 肖义, 李玮, 鲁启蓉,
    2006, 24(1): 9-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洪水资源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利用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原理,可有效地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转变。水库具有洪水资源化能力,优化水库防洪参数和规则,进行水库洪水资源化调度是一种直接、经济的非工程措施,可高效地利用雨洪资源、变汛期水为非汛期水。本文提出,水库洪水资源化调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汛限水位设计和汛末蓄水研究,其中汛限水位研究包括分期汛限水位和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法,汛末蓄水研究包括蓄水时间选定和相应的蓄水方式,并指出水库洪水资源化调度中尚存在设计洪水的不确定性、设计洪水过程线的频率意义不明晰、设计洪水与设计暴雨的频率不一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条件下的水文频率分析、分期设计洪水与年设计洪水关系、分期防洪标准的确定、预报误差规律分析以及动态控制的安全性、水库洪水资源化调度的管理机制等理论问题,并指出了研究方向。
  • 张洪刚, 郭生练, 何新林, 李超群,
    2006, 24(1): 15-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归纳了水文预报不确定性的来源与分类,综述了国内外对水文预报不确定性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文献、方法与模型,展望了水文预报不确定性研究的发展前景。水文预报的不确定性始终存在,并制约防洪调度决策的正确性,水文预报结果应该描述为概率的而不是确定的形式,概率水文预报实现了预报与决策的耦合。
  • 雷雨, 郑旭荣, 李玉芳, 任政,
    2006, 24(1): 2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详细阐述了采用BP神经网络和模糊神经网络进行城市需水预测的方法,并将这两种方法和灰色预测模型应用到石河子市需水预测的实证研究中。通过对这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相关因素数据比较齐全时,两种神经网络的模拟结果精度较高,模糊神经网络方法的模拟精度最高。
  • 李维军, 曹鹏, 李春, 裴海生,
    2006, 24(1):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好氧-厌氧耦合反应器处理番茄酱加工有机废水,主要研究了反应器在驯化期与运行期的性能,并初步考察了反应器对总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室温下,采用间歇式进水和连续曝气的方式,反应器在22天内达到较好的驯化效果;在运行期对CODCr、BOD5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08%、95.81%和83.60%,pH值平均达到7.70,新型生物反应器具有很好的CODCr、BOD5去除性能和TP去除效果,适合于番茄酱加工有机废水的处理。
  • 李娟, 李春, 沈慧慧, 易丽娟, 刘慧英,
    2006, 24(1):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悬浮培养肉苁蓉细胞生长、蔗糖消耗的关系,结果表明蔗糖是限制细胞生长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蔗糖浓度下,比较肉苁蓉细胞干重和主要活性成分苯乙醇苷的合成情况,在30g/L的蔗糖浓度下最有利于肉苁蓉细胞的生长,最大生物量达10.84 g/L,苯乙醇苷最高含量可达干重的16.32%,产量为1296.04mg/L。
  • 陶晶, 李春, 吴艳, 赵思峰, 李晖,
    2006, 24(1):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新疆加工番茄病害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的问题,进行了促生拮抗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促生和抑菌效果的研究。从新疆各加工番茄主产区采集健康加工番茄植株根际土壤164份,共分离纯化得到细菌及放线菌分离物1029个,经室内一次筛选和二次筛选得到54株对番茄立枯丝核菌具有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促生试验表明,这54个细菌菌株中有6株细菌能提早加工番茄种子的发芽时间和提高加工番茄的发芽率,并对发芽后植株的株高、株鲜重和地上部干重的提高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盆栽接菌试验表明,有5株拮抗菌防治立枯病的效果较好,其中SL-23菌株的防治效果为46.96%,优于五氯硝基苯拌种的防治效果。5株拮抗细菌都对病原真菌立枯丝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lycopersici)、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病原细菌番茄细菌性疮痂病菌(Xanthomonas vesicatoria)有较强的抑制生长的作用,抑菌谱较为广泛。 
  • 景文娟, 杨春梅, 韩博, 唐辉,
    2006, 24(1):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蒜氨酸的含量,优选样品的最佳处理方案。结果表明微波法较好,大蒜中蒜氨酸平均含量为1.263%(n=3),回收率为(99.99±1.53)%,浓度在20~202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日间精密度0.76%。该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 郑莉莉, 杨安强, 潘晓琳, 郑兴征, 李洪安, 梁伟华, 郑玉琴,
    2006, 24(1):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PCR-CTPP技术检测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P73基因第二外显子G4C14-to-A4T14多态性,并与PCR-RFLP技术检测结果对比,探讨PCR-CTPP在SNP检测及分析中的应用。结果显示:经PCR-CTPP扩增出P73基因第二外显子G4C14-to-A4T14三种基因型相应的DNA片段,与DNA测序结果符合。说明PCR-CTPP技术成本较低、省时、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对于SNP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杨安强, 郑莉莉, 郑兴征, 潘晓琳, 梁伟华, 沈西华,
    2006, 24(1): 4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维族宫颈癌组织和34例维族正常宫颈组织中P53和P21WAF1/CIP1蛋白表达情况,探讨P53和P21WAF1/CIP1蛋白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2.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8%(P<0.05);P21WAF1/CIP1蛋白阳性表达率96.2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8.23%(P=0.000)。说明P53和P21WAF1/CIP1蛋白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陈莹, 郑勇, 周婷, 徐丽红,
    2006, 24(1): 4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大鼠反义转化生长因子βRⅡ/PCDNA3.1(+)真核细胞表达质粒。查阅文献,采用两对套式引物,运用逆转录巢式PCR技术扩增TGFβRⅡ片段并经测序鉴定,双酶切纯化PCR产物及PCDNA3.1(+),再将TGFβRⅡ反向插入PCDNA3.1(+)线性质粒,即构建成TGFβRⅡ/PCDNA3.1(+)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将反义质粒转染感受态细胞JM-109,筛选阳性克隆行双酶切鉴定及DNA测序分析证实反义TGFβRⅡ/PCDNA3.1(+)真核细胞表达质粒构建成功。从而为下一步抗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 高元丽, 彭心宇, 代志刚,
    2006, 24(1):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将30例ASA I-II级择期普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复合组)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复合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给局麻药控制麻醉平面在T4-T10水平,并在术中定时追加局麻药,分别记录麻醉前、气管拔管前、气管拔管即刻、气管拔管后1min、5min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各项指标在气管拔管即刻达到高峰,与麻醉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拔管前、拔管后1min也高于复合组,拔管后5min也未完全恢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应用复合组苏醒期中循环功能相对稳定,可减轻应激反应,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 郁凯, 史晨辉, 王永明, 孙建华,
    2006, 24(1):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初步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出血的原因。回顾性分析104例行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中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发生术中出血4例,发生率为3.8%。4例均为椎管内血管破裂出血,全组无术后因出血过多二次手术、感染及死亡。由此可知,患者术前接受治疗程度、体重、腹围等因素及手术者熟练程度、经验和适应症的选择与MED术中出血有关。遵守操作原则,熟悉椎管内解剖,充分的术前准备可减少术中出血的发生率。
  • 何斌, 史晨辉, 王永明, 孙建华, 石辉,
    2006, 24(1): 58-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对关节软骨的影响。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4只,对照组18只;实验组在右膝关节内注射uPA 0.4μg/0.2mL,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在注射后4周8、周、12周分批取兔软骨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电镜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关节软骨表面不规则、缺损及结构破坏,软骨细胞数目减少、纤维增生及异染性降低,潮线的完整性破坏。结果表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可能是导致关节软骨破坏的相关因素之一。
  • 刘克宇, 董金波, 史晨辉, 王勇,
    2006, 24(1): 6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注射型活性材料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ic protein 2,rhBMP-2)修复兔关节软骨,观察其治疗效果。将12只8周龄成年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均行手术切开双膝髌股关节面制备全层软骨缺损模型,缝合创口后分笼饲养4周,使之成为陈旧性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再次手术切开关节腔,清除原缺损区纤维组织,钻通骨髓腔。2组分别接受如下治疗:A组应用rhBMP-2纤维蛋白胶,B组单纯生物蛋白胶治疗。分别于10、14、18周处死动物,观察大体和形态学特征,组织学评分。结果A组于10、14周时,软骨缺损被白色半透明坚硬组织平滑修复,富有光泽,与正常软骨边界清楚,18周时修复组织与正常软骨边界模糊,质地坚硬,表面平滑光润;B组于10、141、8周时均未见软骨修复。组织评分A组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rhBMP-2可以有效修复兔关节软骨的缺损,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石辉, 何斌, 史晨辉, 张永刚, 王永明,
    2006, 24(1): 6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在兔膝关节腔注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建立兔膝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可行性。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2只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4只,对照组18只;实验组在右膝关节内注射uPA0.4μg/0.2mL,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完成后在4周、8周、12周分批取兔滑膜进行组织学观察、取软骨行组织学观察及电镜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兔膝关节滑膜均存在不同程度增生、肥厚、水肿,光镜及电镜下见实验组关节软骨呈明显退行性变。Mankin’s评分实验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兔膝关节注射uPA可使滑膜发生炎症、关节软骨发生退变,而且随着时间退变的程度逐渐加重,这一模型可为研究膝关节OA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提供实验工具。
  • 刘丽, 李卫华, 刘伟, 刘桂华, 曹连莆,
    2006, 24(1): 7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谷蛋白溶涨指数(swelling index of glutenin,SIG)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确定了试验的最佳面粉用量为0.24g,并利用小麦京771×Pm97034产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对SIG与几个品质性状在RIL群体中的分离和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品质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呈连续变异,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除膨胀势外,SIG与其他5个品质性状之间都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与Zeleny沉淀值的相关系数最大(r=0.783),其次是面筋指数、湿面筋含量、GMP含量和碱性水保持力,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Zeleny沉淀值、面筋指数和碱性水保持力可以解释SIG的69.8%的表型变异。
  • 王浩, 马艳明, 宁堂原, 赵春, 焦念元, 刘志勇, 李增嘉,
    2006, 24(1): 75-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优质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10个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品种(系)在5种不同土壤类型区的11个地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河潮土>棕壤>潮土>砂姜黑土>褐土,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表现为河潮土>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但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5.80%、5.96%、12.06%;容重、硬度、面团形成时间、断裂时间、公差指数和评价值表现为砂姜黑土最优,褐土、棕壤次之,河潮土最差,容重、硬度变异系数较小为1.27%、6.38%,粉质参数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0.08%、14.62%、16.90%、13.30%。产量表现为砂姜黑土>潮土>褐土>棕壤>河潮土,在不同土壤类型间产量、穗数和千粒重变异较大,粒数相对稳定。不同土壤类型对优质小麦品质性状、产量和产量因素有较大影响,但各性状在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变异不同。
  • 莫文萍, 郑元元, 岳海涛, 李春, 李晖,
    2006, 24(1): 79-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平板稀释法从盐碱环境植物根围土样中分离得到263株细菌,从中筛选出15株在盐胁迫下对棉种的发芽率和胚根生长有促进作用的菌株,而且对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有一定的耐受性。其中Rs15-4菌株效果显著,发芽率提高了11.8%,平均根长和茎长分别提高了27.33%和17.77%,平均单株鲜重和干重提高了14.92%和7.2%。同时对Rs15-4菌株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菌株处理后棉花子叶细胞膜透性比对照减小26.15%,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根系对N、P、K元素的吸收。
  • 韩晓燕, 牛建新, 刘宏, 樊新民, 戴志新,
    2006, 24(1): 83-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已知带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的梨树叶片和皮层及昆诺藜为实验材料,对两种植物总RNA的提取、RT-PCR、目的片断的克隆及其酶切鉴定、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从两种植物中均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总RNA及RT-PCR特异性产物,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梨树中提取的病毒目的片断基因序列与从昆诺藜中提取的病毒基因序列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差异不大。
  • 陈培琴, 郁松林, 詹妍妮, 康喜亮,
    2006, 24(1): 87-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50μmol/L茉莉酸(JA)处理葡萄幼苗,能减缓高温胁迫下一些胁变反应,如: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电解质渗透率的增强。高温下,与未经JA处理的幼苗相比,JA处理能使幼苗保持较高抗氧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并延缓了葡萄幼苗的热致死时间。
  • 樊新民, 蔡永革, 刘春玲, 杨庆九, 崔辉梅,
    2006, 24(1): 9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不同药剂处理对芹菜种子,结果表明:321mg.mL-1的PEG(6000)浸种极显著地提高了芹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种子活力;NaCl、CaCl2及低浓度的赤霉素(0.01~0.1mg/mL)混合液浸种也具有相同的效果;而混合液中高浓度的赤霉素(1 mg/mL)浸种则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种子活力。
  • 牟艳军, 刘国龄, 廖和荣, 沙莎, 赵宗胜, 李大全,
    2006, 24(1): 95-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PCR),比较绵羊肩、腹、腿三部位皮肤中mRNA的差异表达,共获得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16条,其中肩部、腹部与腿部之间的差异较大;对所有16条差异片段进行测序并在GENBANK中进行检索,未发现有同源序列。提示16条cDNA片段可能为未发现的基因片段,也可能存在假阳性片段。
  • 许程剑, 陈创夫, 武军元, 王琦, 张金波, 刘辉,
    2006, 24(1): 98-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PCR技术从原始菌种中扩增得到K99和LTB基因,将K99和LTB基因连接起来,构建了LTB-K99融合基因。融合基因克隆到pBS-T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top10,经Bam HI和Xho I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融合基因有正确的阅读框,为以后转入表达载体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 詹勇华, 陈创夫, 高剑峰, 王金富,
    2006, 24(1): 102-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文库的平均插入片段大小、文库的覆盖率、文库克隆的稳定性对中国美利奴细毛羊BAC文库进行了质量评价。统计结果表明,文库的平均插入片段大小约为133kb,非重组克隆占3.2%,文库在理论上约有8倍绵羊基因组覆盖率,从该文库中找到任意单拷贝序列的概率为99.93%。连续多次传代培养实验证实文库克隆的遗传稳定性好。
  • 陈冬梅, 张文举, 向春和, 葛文霞,
    2006, 24(1): 105-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商品代艾维茵白羽肉鸡60只,随机分成5组,于28~35日龄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并通过测定其血液生化指标,研究山药对肉仔鸡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代谢能以杆菌肽锌组最高,比对照组高8.69%,差异显著(P<0.05),其次为2%添加组,比对照组提高7.23%,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代谢率2%添加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山药处理组与杆菌肽锌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的代谢率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山药和抗生素的添加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的影响并没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但均有提高的趋势,其中以添加2%山药组最高。添加山药可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其中2%添加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与杆菌肽锌处理组相比,显著低于杆菌肽锌组(P<0.05)。2%山药添加组总胆固醇含量最低,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最高,与其他各处理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
  • 王丽, 剡根强, 王静梅
    2006, 24(1): 108-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1岁左右自然感染附红细胞体的杂交育肥绵羊为试验动物,采血,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并测定RBC、Hb、PCV、红细胞脆性(最小脆性和最大脆性)、红细胞ATPase和SOD活性、红细胞C3b受体(E-C3bRR)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E-ICR)花环率。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感染组绵羊红细胞脆性、RBC、Hb、PCV、红细胞AT-Pase和SOD活性及E-C3bRR率和E-ICR率呈降低趋势;但隐性感染组所测定指标变化不明显。表明附红细胞体侵袭红细胞后,感染越强,红细胞就易破裂而溶血、红细胞内外阳离子平衡失调、红细胞抗氧化能力降低,同时,破坏了红细胞膜表面的C3b受体,红细胞膜表面游离状态的C3b受体数量明显减少,机体红细胞的免疫黏附活性降低,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 缪建锟, 孙黎, 彭晓明, 祝建波
    2006, 24(1): 112-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绿豆叶片提取总DNA中,通过PCR方法扩增出362bp的具有多种抗病、抗虫特性的绿豆防御素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M-T easy vector,酶切图谱及DNA测序分析表明克隆的片段包含了完整的绿豆防御素基因的编码序列,与原序列同源性达到99.5%,蛋白质同源性达到100%。此基因编码的多肽由73个氨基酸组成,含有2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8个半胱氨酸,可形成4个二硫键。我们用此基因构建了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LD。
  • 李静, 阎平, 马淼,
    2006, 24(1): 116-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欧活血丹营养器官解剖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欧活血丹营养器官具有双子叶植物的基本特征。根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初生木质部二原型,外始式发育;次生生长时不形成周皮,只形成次生维管组织,次生木质部发达。茎横切面为正方形,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茎的表皮有少量的腺体与表皮毛,4个角隅处有厚角组织分布,厚角组织内侧为4个大维管束,髓发达;上、下叶表皮细胞差异显著,上表皮细胞大,疏被表皮毛,腺点及气孔多分布于下表皮;叶肉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形态多样、排列疏松;叶为网状脉,主脉维管束发达,侧脉及各个支脉的结构因大小不同而逐渐简化。叶柄横切面为马蹄形,有三个维管束,中央大维管束发达,角隅处小维管束简化且具厚角组织。
  • 刘文军, 李虎, 赵前程,
    2006, 24(1): 120-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荒漠化问题突出的艾比湖地区作为研究区,采用2004年遥感TM影像,通过ERDAS软件处理,再运用GIS分析手段,综合土地利用图、地形图和其他资料形成艾比湖地区的荒漠化现状图。结果显示,艾比湖地区荒漠化土地类型的比例为未荒漠化占12.39%,微度荒漠化占12.56%,轻度荒漠化占24.87%,中度荒漠化占27.95%,重度荒漠化占22.23%。由于治理有方及降水有所增加,最近荒漠化速度有所放缓,但任务还很繁重。总之,荒漠化发展的原因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赵庆展, 赵欣, 常静,
    2006, 24(1): 124-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图像绘制(IBR)技术来建立具有真实感的虚拟环境是近年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的热点,其中基于子图像的全景图像拼接技术研究、全景图像的网上浏览和漫游是生成全景漫游系统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普通数码照相机拍摄的序列图像为基础,通过柱形全景拼合算法保证全景图的自然、逼真,并给出了全景图浏览器端的实现,该方法成功用于石河子大学虚拟校园的构建。
  • 郑耿忠,
    2006, 24(1): 127-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远程教育平台已成为远程教育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对J2EE多层体系结构及其在远程教育中应用的适应性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J2EE的远程教育平台,并从面向对象的角度对该平台的设计及实现过程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