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筑
周奇锦, 吕德生, 王振华, 李文昊, 宋利兵, 温越
为探明灌溉水矿化度和灌水量对膜下滴灌玉米农田土壤盐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于2023年在新疆石河子大学节水灌溉试验站开展大田试验,玉米品种选用北疆常规中晚期高产品种丰玉33号,试验设置3个灌溉水矿化度水平,分别为0.85 g·L-1(S1)、3 g·L-1(S2)和5 g·L-1(S3),以及2个灌水量水平分别为4 500 m3·hm-2(W1)和6 750 m3·hm-2(W2),并以当地常规灌溉定额(5 625 m3·hm-2)、灌溉水的矿化度0.85 g·L-1为对照试验(CK),共设计7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含盐量随土层深入,呈现出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在玉米生育末期土壤表层出现盐分集聚现象。在相同灌水量下,随着灌溉水矿化度增加土壤积盐量逐渐增大;S1处理盐分主要积聚在距滴灌带10~20 cm处,S3处理盐分主要在20~40 cm土层形成积盐区;高灌水量(W2)和低矿化度微咸水灌溉(S2)均能显著增加土壤水分,减少盐分在土壤表层的积聚。S2处理的玉米株高及生物量积累与S1无显著性差异,S3处理对作物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叶片光合特性受到显著削弱。W2S1处理玉米获得最大产量为16 999 kg·hm-2,W2S2处理为16 577 kg·hm-2,与其无显著差异(P>0.05),较CK处理分别提高15.07%和12.21%。综合考虑,在淡水资源紧缺,地下微咸水资源丰富的北疆地区,不大于3 g·L-1的灌溉水矿化度、灌水量为6 750 m3·hm-2的灌溉方式是利用微咸水灌溉的较优灌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