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农学·植物保护
  • 农学·植物保护
    张宏芝, 干秀霞, 虎晓兵, 李善龙, 罗宏海, 张旺锋
    2010, 28(6): 661-6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陆早13号(常规棉)和新陆早43号(杂交棉)2个不同基因型棉花高产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土柱栽培研究法,依据棉花生育期改变水氮供应时期及分配比例,分别设置4个水分、2个氮肥,共16个处理,研究水氮运筹方式对膜下滴灌棉花叶片衰老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基施比例高,有利于增强水分亏缺条件下叶片SOD、POD和CAT活性,从而提高叶片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增强棉株抗逆性;在播前灌溉下,保证盛花期—吐絮期充足的水氮供应量,有利于提高生育中后期叶片SOD、P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延缓叶片和植株的衰老,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单铃重,从而提高产量,并改善棉纤维品质。因此,膜下滴灌棉花水肥管理中,应充分重视播种前灌溉,利用膜下滴灌技术随水施肥的特点,适当的减少基施氮比例,增大生育中后期水氮的分配比例,以达到延缓植株衰老、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目的。
  • 农学·植物保护
    杨淑萍, 危常州, 梁永超
    2010, 28(6): 668-6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海岛棉品种新海21号(XH 21,盐敏感基因型)和新海28号(XH 28,耐盐基因型)为材料,采用水培法,从3叶期开始进行NaCl处理(NaCl浓度为0、50、100、150、200、250mmol/L),研究了盐胁迫下海岛棉不同基因型幼苗干物质分配、生长特征、游离脯氨酸含量、根系活力、膜透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aCl胁迫对海岛棉耐盐基因型和盐敏感基因型根长、根系活力、茎粗及干物质分配影响具有明显差异,低浓度的NaCl(≤50mmol/L)能够提高耐盐基因型根系活力,促进根长及茎的生长,增加生物量,而对盐敏感基因型无促进作用;随盐浓度的增加,二基因型功能叶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均显著上升,但XH 28与XH 21相比,则具有较低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故盐胁迫下海岛棉叶中能保持较高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较低丙二醛含量、膜透性是耐盐性品种的生理基础。
  • 农学·植物保护
    叶壮, 褚贵新, 胡云才, 谭崇文,
    2010, 28(6): 674-6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同心圆扩散试验,通过模拟滴灌与不同施肥方式对液体磷肥与固体磷肥在3种不同质地石灰性土壤中的有效性与移动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液体磷肥在距施肥点7.5~43mm区域内的Olsen-P含量高于固体肥料;随着水分的加入,固、液态磷肥大部分停留在距施肥点7.5~25.5mm的土层(固肥占35%~50%;液肥占40%~60%);距施肥点13.5~25.5mm区域内,固、液态磷肥一次性施用比其分次施用的Olsen-P含量高;施用肥料能够降低土壤pH值,但仅能影响与肥料毗邻的土壤(0~7.5mm层),对离施肥点较远的土壤影响不显著。滴灌条件下,液态磷源在石灰性土壤中的有效性和移动性高于固态磷源;固、液态磷源一次性施用比其分次施用更能提高磷肥的有效性与移动性。
  • 农学·植物保护
    冯燕燕, 侯振安, 林秀, 周川, 赵靓,
    2010, 28(6): 680-6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评价多菌灵在新疆干旱区农田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和安全性,在加工番茄农田进行了多菌灵施用的田间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多菌灵在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添加回收率为87.3%~94.5%,最低检测浓度为0.03mg/kg,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多菌灵施用后7d,其在土壤中的残留率为30%~46%,28d时残留率低于10%,60d后多菌灵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测限(≤0.03mg/kg)。多菌灵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随着多菌灵浓度增加而增加,半衰期却随着多菌灵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多菌灵在加工番茄农田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48~10.27d。
  • 农学·植物保护
    谷清义, 陈文博, 王利军, 焦旭东, 张建萍
    2010, 28(6): 685-6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螺螨酯亚致死量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实验种群的影响,采用室内叶碟饲养的方法,利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螺螨酯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螺螨酯LC20和LC10处理成虫后,雌螨寿命明显缩短,卵、幼螨和若螨的发育时间明显延长;次代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由0.3659分别降低至0.2363和0.2162;存活率明显降低,LC10处理对次代种群的平均每雌日产雌率有刺激作用。螺螨酯LC20和LC10处理卵后,对若螨期没有影响,但卵期、幼螨期和产卵前期都明显延长,成螨期和雌螨寿命显著低于对照;种群内禀增长率(rm)由0.3183分别降低至0.2207和0.2131,生存率和平均每雌日产雌率明显降低。
  • 生物·环境
  • 生物·环境
    吴英翔, 史艳红, 王东方, 张凤华
    2010, 28(6): 690-6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石河子绿洲区为例,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Cowell生态位相似性计测方法,对该区域所分布的7个主要植物种,分别从群落梯度和土壤水分维、土壤盐分维、土壤有机质维、土壤全氮维四种生态因子方面对其生态位分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群落梯度上,自然植物种的生态位大小依次为柽柳>角果藜>猪毛菜>花花柴>地白蒿>沙大戟>小叶碱蓬。在单一资源轴上,生态位的土壤盐分维最大,说明该区域多为耐盐植物。综合资源维和群落维,柽柳的生态位最大,其次是角果藜、猪毛菜,为优势种,其余为非优势种。生态位较宽的柽柳与角果藜、柽柳与猪毛菜、角果藜与猪毛菜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在4种资源维上均较大(>0.5),而生态位较小的物种与其它物种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小,说明柽柳、角果藜、猪毛菜3种优势植物的在利用土壤资源维上有相似性。单一生态因子上物种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土壤盐分梯度上物种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大,说明该区自然植物种在盐分资源梯度上生态分化较小,物种的耐盐性较强。
  • 生物·环境
    刘红玲, 庄丽, 齐晓丽, 夏军, 李予霞
    2010, 28(6): 696-6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全面了解新疆苦马豆种子萌发特性,为其繁育和人工种植提供研究基础,研究了光照、温度、NaCl、激素对苦马豆(Sphaerophysa salsula)种子萌发的影响及苗期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苦马豆种子萌发率在光照与黑暗之间无显著差异;35℃为其最适发芽温度;低浓度NaCl(≤0.4%)能促进苦马豆种子萌发,且随NaCl浓度增加,发芽率呈上升趋势,NaCl浓度为0.4%,发芽率高达30%,而NaCl盐浓度为2.8%时,其种子仍可萌发;5μmol/L的IAA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发芽率达33.2%,其次是10μmol/L的2,4-D,发芽率达32.6%,10μmol/L的萘乙酸,发芽率达26.6%,10μmol/L的赤霉素,发芽率达26%;NaCl胁迫下,苦马豆叶片中脯氨酸和丙二醛在60h内均有1个急剧增加的过程。
  • 畜牧·兽医
  • 畜牧·兽医
    邹毅辉, 李鑫, 李峰, 薛峰, 陈芳, 高剑峰
    2010, 28(6): 700-7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摸索适用于高通量核酸杂交筛选的探针的制备方法,采用GeneQuest软件分析并选取限制性内切酶BseDⅠ酶切MHC区段BAC克隆374N21,对酶切产物32P末端标记,并采用Omega E.Z.N.A DNA Probe Purifi-cation Kit纯化后放射自显影检测的方法。结果显示:酶切结果与软件分析一致,纯化后探针分布为0.5~2.0kb,纯化回收效率为60%。探针的分布合理,质量较高,可满足高通量杂交筛选的需要。
  • 畜牧·兽医
    葛阳春, 王远志, 陈创夫, 杜军伟
    2010, 28(6): 703-7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布鲁氏菌胞内寄生的机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进入巨噬细胞的布鲁氏菌的数量进行检测,克隆了绵羊种布鲁氏菌019株的16SrRNA基因和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GAPDH基因。以16SrRNA基因和巨噬细胞GAPDH做为内参基因,将二者的比值作为检测布鲁氏菌进入巨噬细胞数量多少的指标,建立绵羊种布鲁氏菌019株侵染巨噬细胞不同阶段的感染模式。结果表明:在绵羊种布鲁氏菌019株侵染巨噬细胞15min~1h,16SrRNA与GAPDH的比值缓慢上升,侵染1~4h中,16SrRNA与GAPDH的比值急剧上升,说明在此阶段,细菌侵入细胞中的数量显著增多。
  • 畜牧·兽医
    高磊, 王静梅, 蒋建军, 剡根强, 白晶
    2010, 28(6): 708-7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研究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的致病机制,培养浓度为9×109 cfu/mL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采用Karber法测得该菌对小鼠的LD50为2.85×108 cfu/mL。由此建立小鼠模型,然后人工腹腔感染小鼠30只,分别在感染后2h、4h、6h、8h、10h、12h、24h、48h和72h定期剖杀感染小鼠,取其脏器,采用PCR方法、分离培养及病理组织学方法,对感染模型小鼠体内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动态分布及各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感染2h,脾、肝、心血组织中均可检测到单核增多性李氏杆菌DNA,同时从上述脏器也可分离到单核增多性李氏杆菌;感染6h,大脑中可检测到单核增多性李氏杆菌DNA,并在感染后72h可分离到该细菌;感染4~6h,脾、心血、肝脑即开始出现病理变化和组织学变化。
  • 畜牧·兽医
    李赞阳, 刘红, 李炳奇, 孙萍, 谷新利
    2010, 28(6): 713-7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AB-8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中药复方免疫增强剂中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大孔树脂对分离纯化多糖的吸附率、解吸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药复方多糖的浓度为5.93mg/mL、速率2BV/h、体积2BV,洗脱液乙醇的体积浓度为50%、速率3BV/h、用量3BV。AB-8型大孔树脂的吸附率、解吸率分别达到71.0%、93.1%,所得多糖含量为79.8%,表明AB-8型大孔树脂对中药复方多糖有较好的分离纯化性能。
  • 畜牧·兽医
    高磊, 王静梅, 蒋建军, 剡根强, 白晶
    2010, 28(6): 717-7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研究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的致病机制,培养浓度为9×109 cfu/mL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采用Karber法测得该菌对小鼠的LD50为2.85×108 cfu/mL。由此建立小鼠模型,然后人工腹腔感染小鼠30只,分别在感染后2h、4h、6h、8h、10h、12h、24h、48h和72h定期剖杀感染小鼠,取其脏器,采用PCR方法、分离培养及病理组织学方法,对感染模型小鼠体内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动态分布及各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感染2h,脾、肝、心血组织中均可检测到单核增多性李氏杆菌DNA,同时从上述脏器也可分离到单核增多性李氏杆菌;感染6h,大脑中可检测到单核增多性李氏杆菌DNA,并在感染后72h可分离到该细菌;感染4~6h,脾、心血、肝脑即开始出现病理变化和组织学变化。
  • 医学·药学
  • 医学·药学
    刘春霞, 陈云昭, 李新霞, 胡文浩, 常彬, 庞丽娟, 齐妍, 李洪安, 蒋金芳, 李锋,
    2010, 28(6): 722-7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染色体易位相关软组织肉瘤(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associated sarcomas,CTASs)与染色体易位非相关软组织肉瘤(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nonassociated sarcomas,CTNASs)在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面的不同特点进行初步观察和比较。回顾性分析108例CTASs与CTNASs的临床病理组织与细胞形态学特点,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EGFR、HER-2、CD117、P53、MDM2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显示,本组108例软组织肉瘤中,CTASs患者发病年龄(平均约29.2岁)较CTNASs患者发病年龄(平均约44.7岁)小。形态学上,CTASs多以小圆形细胞为主型(53.8%)和梭形细胞为主型(46.2%)居多,而CTNASs则以多型性细胞为主(51.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TASs与CTNASs中P53、MDM2、HER-2、CD117、EGF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4%和72.1%、16.9%和41.9%、12.3%和9.3%、4.6%和0、23.1%和11.6%。经卡方检验,MDM2在CTASs与CTNASs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提示MDM2可能在CTNASs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 医学·药学
    郭雷, 李慧, 王振华, 郑秋生
    2010, 28(6): 727-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草提取物,石见穿提取物和紫参汤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比较。采用腹腔注射0.2%四氯化碳玉米油溶液10mL/kg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采用赖氏法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可见光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以TBA比色法测定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紫参汤可显著降低四氯化碳致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明显降低肝脏MDA含量,提高肝匀浆和血清SOD活性。由此可知,紫参汤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药效优于单用甘草或石见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 医学·药学
    付伟, 杨彩玉, 刘婷, 李德芳, 王振华, 郑秋生, 袁呈山, 王春明
    2010, 28(6): 731-7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观察传统维药薰衣草花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是否具有保护作用,采用改良的Langendor-ff逆行恒压灌流方法,用停灌/复灌方法建立大鼠离体心脏全心I/R损伤模型,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方法建立离体心脏局灶I/R模型。通过记录再灌注过程中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冠脉流量(CF)和心率(HR)观察薰衣草花水煎液(LAE)对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心功能的影响,测定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酸激酶(CK)水平以及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伊文斯蓝和TTC双染法观察薰衣草花水煎液对局灶性I/R损伤面积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LAE预处理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升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的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和下降最大速率(-dp/dtmin),并增加冠脉流量(CF);降低冠脉流出液中与心肌组织损伤相关的LDH和CK水平;升高心肌组织SOD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物MDA的产生。由此可知,薰衣草花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氧化胁迫状态有关。 
  • 医学·药学
    张珂, 李国玉, 王航宇, 娄猛猛, 冯文文, 谢石安, 王金辉
    2010, 28(6): 736-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新疆蔷薇红景天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0.2%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按10mL/kg腹腔注射造模,以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肝组织中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肝组织形态变化为指标,观察新疆蔷薇红景天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新疆蔷薇红景天正丁醇萃取物高剂量(3.0g生药/kg)组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ST、ALT活力(P<0.05)以及肝组织中MDA含量(P<0.05)、显著升高肝组织中GSH活性(P<0.05);肝组织变性明显减轻,肝组织结构比较完好。结论:蔷薇红景天对小鼠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 医学·药学
    张玉柯, 王振华, 张娟, 李惠, 郑秋生
    2010, 28(6): 740-7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H2O2对吗啡依赖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应用H2O2在吗啡依赖的SH-SY5Y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的实验模型,分别利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和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结果表明:100-400μmol/L H2O2处理长期吗啡作用的SH-SY5Y细胞,使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显著增加,吗啡时间依赖性的诱导SH-SY5Y细胞内产生ROS,H2O2处理吗啡长期作用的SH-SY5Y细胞,使细胞内ROS水平进一步升高;NAC预处理长期吗啡作用的SH-SY5Y细胞可阻断吗啡引起SH-SY5Y细胞存活率的降低、细胞凋亡率的增加及细胞内ROS水平的升高,由此可知,NAC能明显保护SH-SY5Y细胞对抗吗啡引起的损伤,降低ROS的水平可能是NAC的细胞保护机制之一。
  • 化工·材料·食品
  • 化工·材料·食品
    何冬梅, 李方林, 曹红, 李春
    2010, 28(6): 745-7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N-甲基咪唑、吡啶和溴代烷为原料,在超声波间歇作用且无溶剂条件下,合成了1-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Emim]Br、1-丁基-3-甲基咪唑溴盐[Bmim]Br、N-乙基吡啶溴盐[EPy]Br、N-丁基吡啶溴盐[BPy]Br等4种离子液体。在常温常压下,测定了它们的熔点,结果表明,阴离子组成相同时,有机阳离子体积大的离子液体熔点较小;与常规合成方法相比,超声波法具有操作简单,条件温和,产物收率高、反应速度快的优点。实验还以[Bmim]Br为中间体,通过阴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亲水性离子液体[Bmim]BF4和疏水性离子液体[Bmim]PF6,在25℃对其黏度进行了测定,并对实验合成的全部六种离子液体作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的表征。
  • 化工·材料·食品
    陈良, 闫豫君, 张海燕, 刘思佳
    2010, 28(6): 750-7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优选丹参中隐丹参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测定隐丹参酮的含量。采用正交实验对微波辅助提取法进行提取工艺的优选;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隐丹参酮的含量。结果表明,隐丹参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95%,提取时间5min,料液比1∶12,隐丹参酮的提取含量为1.521mg/g。该方法快速、高效、稳定、重现性好。
  • 化工·材料·食品
    何良波, 雍晓华, 朱从才, 周静
    2010, 28(6): 754-7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波辐射法,利用正交设计,以香兰素和丙二酸为原料,甲苯和吡啶为溶剂,苯胺作催化剂,采用带有分水器的回流装置,搅拌下合成阿魏酸。最佳反应条件为:在微波辐射下,反应物摩尔比为1∶1.5,辐射电压160V,吡啶用量4mL,辐射时间10min,在此条件下产率可达94.2%。与传统方法相比,该工艺具有反应速度快、产率较高的优点。
  • 化工·材料·食品
    苏奎, 龚敏, 周静, 邓世明
    2010, 28(6): 757-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胆木叶中的化学成分,为胆木叶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溶剂提取及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可知:从胆木叶的脂溶性部位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5个化合物,分别是1:β-谷甾醇棕榈酸酯、2:豆甾-4-烯-3-酮、3:β-谷甾醇、4:24-烯-环阿尔廷酮和5: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其中1和4两个化合物是首次从胆木叶中得到的。
  • 水利工程·建筑·力学
  • 水利工程·建筑·力学
    刘浩, 马富裕, 崔静, 孙绘健
    2010, 28(6): 761-7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较为适宜北疆杂交棉田的灌溉策略及建立该灌水模式下的墒情监测模型,在膜下滴灌杂交棉花铃期,对不同灌水频率和灌水量条件下土壤含水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产量展开大田试验调查。结果表明:5d30mm灌水模式最为适合北疆杂交棉花的生长,根层75%相对含水量为适宜的土壤水分临界值,并建立该灌水模式下的墒情预测模拟模型:y=-1.321x2+2.855x-0.6178(R2=0.945),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可以精确的模拟相同土壤质地的土壤含水率。
  • 水利工程·建筑·力学
    杨慧慧, 何新林, 王振华, 陈书飞, 李莎, 雷成霞
    2010, 28(6): 767-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制定哈密大枣滴灌灌溉制度提供参考依据,进行了哈密大枣滴灌试验研究。试验中灌水量设880、1000和1120mm三个处理,分别观测不同灌水量处理下的土壤含水率及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大枣在整个生育期内耗水呈现由低到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全生育期耗水总量和平均耗水强度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灌水量为1000mm时,大枣产量和灌水生产效率最高。
  • 水利工程·建筑·力学
    雷胜友
    2010, 28(6): 771-7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加筋材料在土样的击实、固结和剪切阶段对土体强度增加的影响,进行了加筋土、素土和2种损伤土的三轴剪切试验,在试验中按累积递增次序分别考虑加筋材料参与土样的击实、固结和剪切过程,结果表明:加筋材料对土体强度增加的贡献主要在土体的固结阶段,剪切阶段贡献比较小,击实阶段没有贡献。因此,要提高加筋土的强度,应该在土的固结和剪切阶段对加筋材料采取相应的措施。
  • 水利工程·建筑·力学
    李小胜, 李小鹏
    2010, 28(6): 775-7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某特大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过程中某些墩位(两边墩)T构两悬臂端在临近合拢时挠度出现反常现象的原因分析,推测日照温差是引起标高误差的主要因素;利用虚功原理推导出了一个简便的公式,用以计算变截面箱梁刚构桥T构悬臂端因桥梁表面温差引起的相对位移量;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在夏季热期施工中日照温差对悬臂挠度的影响是引起合拢高差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结合现场监控,提出消除或缩小因温度位移而引起的合拢标高误差的建议,取得了明显效果。
  • 机械·电气工程
  • 机械·电气工程
    吴杰, 葛云, 王虎挺, 李凡
    2010, 28(6): 781-7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Q800动态力学分析仪对4个温度水平下(-2℃、10℃、20℃和30℃)的库尔勒香梨果肉进行振荡剪切试验,以探讨温度对香梨果肉组织动态粘弹力学特性的影响,为香梨机械防损和质地品质保持提供指导。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果肉的储能模量G′均远高于损耗模量G″,损耗正切tanδ(G″/G′)范围为0.082~0.095,表明香梨是以弹性为主导的粘弹体。香梨果肉组织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不受频率影响,均随温度下降呈上升趋势;当温差10℃时,各动态模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只有较大的变温幅度温才会对香梨果肉的粘弹特性和机械耐损性能有显著影响。
  • 机械·电气工程
    张彦虎, 华希俊, 张宗涛, 符永宏
    2010, 28(6): 785-7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表面微结构的主动设计提供参考,采用基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在垂直主流方向零压条件下对表面具有数种槽造型的滑动副进行全膜厚润滑分析。建立异形同尺度微槽几何模型,以牛顿流体和层流假设进行非光滑流场计算,在3种滑动速度下以造型壁面的剪应力和总压为基础讨论摩擦情况,并分析造型的诱导动压和润滑流场油膜压力极值位置,对比了不同造型对应润滑场的净黏性力。单向滑动工况数值模拟表明:不同类型槽的动压润滑性能差异显著;梯形类槽表现出较好的动压润滑性能,光滑壁面上各点相对摩擦因子最大值仅为0.54,非光滑诱导动压增量达13.8%,压力极值位置与理论支撑中心偏心率为7%。
  • 机械·电气工程
    丛锦玲, 王维新, 李景彬
    2010, 28(6): 790-7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氧乙炔镍基合金粉末表面熔敷技术,对犁铧刃表面进行处理,从而提高犁铧刃耐磨抗蚀性能;对喷焊层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硬度及耐磨抗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镍基合金粉末表面喷焊工艺处理过的犁铧刃,硬度达HRC60,显微组织显示耐磨性提高;田间试验表明使用寿命可提高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