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生物·环境
  • 生物·环境
    高茸茸, 马淼, 蒋雯雯, 左伟, 郭艳
    2012, 30(4): 397-4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通过比较野生与栽培阿尔泰独尾草各部位蒽醌类物质的含量,探讨了栽培植株的利用价值以及其地上部 分代替根入药的可能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野生与栽培阿尔泰独尾草不同器官中芦荟大黄素、大 黄 酸、大 黄 素、大黄酚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4种蒽醌类物质在野生与栽培阿尔泰独尾草的不同器官中均有分布,野 生 阿尔泰独尾草个体各器官中蒽醌类物质含量(mg/g)顺序为:叶中上部>花>根>花序轴>叶基部,而栽培个 体 各 器官中蒽醌类物质含量顺序则依次为:花>叶中上部>花序轴>根>叶基部。尽管单位质量的野生植株各器官中 的蒽醌含量均高于栽培个体,但栽培植株各器官的生物量却显著高于野生植株,就各部位的蒽醌总含量而言,人工 栽培的材料则更有优势。由此可知,若作为蒽醌类药材利用,人工栽培的阿尔泰独尾草较野生材料更有价值,阿尔 泰独尾草的地上部分均可以作为根的替代品入药,建议在采集叶片时,只采集叶片的中上部。
  • 生物·环境
    徐檬1, 徐小琳1, 李春1, 2
    2012, 30(4): 401-4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新疆荒漠化土样中筛选出1株富油荒漠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在自养条件下其生物量产 率和油脂产率分别为29.0mg/(L·d)和4.6mg/(L·d)。实验考察了自养、异养、混养3种培养方式对荒漠蛋白 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确定混养为其最佳培养方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氮、磷 对荒漠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生 长 和 油 脂 积 累 的 影 响,实 验 结 果 表 明:荒漠蛋白核小球藻(Chlo- rellapyrenoidosa)混养的最优氮浓度为200mg/L,磷浓度为4mg/L;在最适氮磷比为136.7条 件 下,荒 漠 蛋 白 核 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的最大生物量产率和油脂产率分别可达154.2mg/(L·d)和46.3mg/(L·d),为 对照组的5.3倍和10.1倍。
  • 生物·环境
    郭幻, 姚俊, 蔡珉敏, 王静伟
    2012, 30(4): 407-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天津大港油田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富集分离出一株能高效降解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的菌株ustb-1, 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16SrRNA序列系统学分析,确定该菌株为Rhodococcus属。该菌株可在96h内将初始浓度 1432.88mg/L的BTEX混合物降解99.63%。通过微量热技术研究不同降解程度的 BTEX混合物对枯草芽孢杆菌 生长代谢的毒性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降解之前的 BTEX混合物对枯草芽孢杆菌比生长速率的抑制率为84.70%,而 降解96h之后对其抑制率为17.03%,说明Rhodococcus.spustb-1能有效地降低 BTEX混合物降解这类物质的毒性。
  • 农学·植物保护
  • 农学·植物保护
    干秀霞, 虎晓兵, 杨美森, 罗宏海, 张亚黎, 张旺锋
    2012, 30(4): 412-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大田条件下,以新陆早13号和新陆早33号 为 试 材,通过人工调控夜间田间气温,分析了夜间不同温度处 理下棉花生理红叶形成期主茎功能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及单铃重的变化,探讨了夜间增温对棉花叶片变红早衰及 棉铃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增温能通过抑制叶片花青素的合成、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而延缓棉花叶片变红早衰的发生的同时,维持棉花叶片较高的叶绿素含量,提高了生育后期叶片光 合速率,进而提高了单铃重。
  • 农学·植物保护
    石培春1, 李英枫2, 韩璐1, 周向1, 张薇1, 曹连莆1
    2012, 30(4): 417-4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了解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的淀粉合成动态,为小麦的高产优质栽培和品质育种提供 参考信息,以不同品质类型的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籽粒形成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 果 表明: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均随籽粒灌浆充实而不断增加,其含量增加速率 均表现出“慢-快-慢”的趋势,含量增加速率高峰均出现在花后15-20d;籽 粒 中 总 淀 粉、直 链 淀 粉、支链淀粉积累量 变化均呈“S”型曲线,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速率在花后20-25d达到峰值。随着籽粒灌浆期的推移,直/ 支比呈“V”型曲线变化。不同品质类型小麦成熟籽粒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以弱筋小麦最高,中 筋 小 麦次之,强筋小麦最低,积累量顺序则相反。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其淀粉含量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存在着差异,因而在 高产优质栽培中,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加工用途采取适宜的栽培调控措施,使小麦产量和品质得到同步协调提高。
  • 农学·植物保护
    李诗林, 郑银英, 崔百明, 都业娟, 乔亚红, 田桂英, 向本春
    2012, 30(4): 422-4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初步研究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中 CP、MP 基因的功能及致病相关性,根 据 Genbank中 登 录 的 ACLSV 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 RT-PCR扩增CP 基因5’端序列377bp(PCR-CLA)和 MP 基因3’端序列354bp (PCR-CLB)作为靶标基因。以植物表达载体pBi35SG12为骨架载体,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为筛选基因,将 靶 标 基 因 的正向序列和反向重复序列分别插入到内含子(intron)的两侧,构建 RNAi载体pBi35S_CLA 和pBi35S_CLB,利用 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西方烟(Nicotianaoccidentalis),通过对各载体的干扰效果评价来分析各基因的主要功能。 通过 PCR检测pBi35S_CLA 和pBi35S_CLB,结果表明已分别获得27株和24株转基因植株。本研究为进一步评 价各载体的干扰效果和研究 ACLSV 主要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农学·植物保护
    秦荣, 张伟, 刘炜炜, 张建云, 黄家风
    2012, 30(4): 429-4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基因沉默的原理构建了能转录产生dsRNA,诱 导 植 物 发 生 RNA 沉默的沉默载体。根据已报道的番茄 花叶病毒(ToMV)的运动蛋白基因(MP)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的沉默抑制子基因(Rep)的核苷酸序列 设 计 特 异 性引物,扩增到△MP基因片段和 Rep基因 片 段;然 后 通 过 重 组 PCR 技 术 将2个病毒基因进行融合,获 得 长 度 为 711bp的融合基因△MP-Rep。将融合基因以反向重复的方式与大豆内含子相连,得到含有融合基因反向重复序 列的重组质粒pBlueSK-Intron△MP-Rep(i/r)。再用限制性内切酶 BamHⅠ切 下 包 含Intron在内的反向重复的 融合基因,并定向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上,构建了含2种病毒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MP-Rep(i/ r)。酶切和 PCR 鉴定证明所构建的载体与预期的设计完全一致。该研究结果为利用 RNA 沉默原理进行植物广 谱抗病研究奠定了基础。
  • 农业·林业
  • 农业·林业
    宋卫红1, 2, 吴春辉1, 王青青3, 毛志泉3, 朱树华2
    2012, 30(4): 434-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毒物质引起的苹果连作障碍是苹果生产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了解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主产区连作 与非连作土壤中酚酸物质类物质组成和含量差异,本研究文采用实地调研取样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山西运城临 猗、平陆,陕西渭南白水、延安洛川、铜川印台等黄土高原区苹果园连作与非连作土壤中酚酸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 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连作障碍发生的苹果园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在不同地区、不同土层厚度间 存在显著差异,山西地区非连作果园中绿原酸的含量40~60cm 土层行间最高,分别是行间20~40、0~20cm 土层 绿原酸含量的1.5倍和21倍,而根皮苷酸则在0~20和40~60cm 土层行内均未被检测到;陕西地区非连作园土 壤中绿原酸随土层厚度未见明显变化,而根皮苷酸只在40~60cm 土层行内检测到。连作土壤中的主要酚酸类物 质是绿原酸、根皮苷和苯甲酸,陕西地区苹果园行内连作土壤中三者之和在各土层均超过总酸量的66%。
  • 农业·林业
    贾晓鹰1, 吕国华1, 邵丽萍2, 权俊萍1, 孟娉1
    2012, 30(4): 439-4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石河子地区引种栽培的3个北高灌蓝莓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光合-光响应曲线特征,测定比较光合相关 参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细胞间 CO2 浓 度、气 孔 导 度)变 化,测定叶绿素含量,观察叶表皮特征及气孔形态差 异,揭示不同蓝莓品种间光合差异,为蓝莓适宜品种的筛选和确定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1)3个蓝莓品种叶绿 素含量有显著性差异;2)蓝莓叶表皮特征表现为具有表皮毛,气孔均为椭圆形,3个蓝莓品种在气孔大小及气孔分 布数量上表现出一定差异,蓝莓06的气孔大小及分布数量最多;3)3个蓝莓品种的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 导度、蒸腾速率呈正相关,与胞间 CO2 浓度呈负相关;4)蓝莓的光饱和点(LSP)和 光 补 偿 点(LCP)的 分 别 为7.41 (μmol/m2)/s~15.88(μmol/m2)/s和1.26(μmol/m2)/s~2.15 (μmol/m2)/s,北高灌蓝莓属于阴性植物且光合 能力差异显著,蓝莓10号光合能力综合表现较强,对光环境的适应性表现良好,蓝莓06号在光合能力及光适应方 面表现较弱。
  • 畜牧·兽医
  • 畜牧·兽医
    黄小强1, 王慧2, 葛阳春3, 诸婷婷3, 王远志2, 陈创夫3, 杜军伟3
    2012, 30(4): 44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构建一种具有指示作用的融合表达蛋白,将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31基因与 EGFP基因融合后观 察 融 合表达蛋白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从灭活的绵羊种布鲁氏菌019株菌液中获得omp31基因片段,克隆入融合 表达载体pTY,构建重组质粒pTY-omp31,脂质体瞬时转染小鼠巨噬细胞株 RAW264.7,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观察融合蛋白能够在细胞内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TY-omp31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脂质 体瞬时转染小鼠巨噬细胞株 RAW264.7得到了成功表达。
  • 畜牧·兽医
    徐军1, 孙志华2, 刘娟2, 孟茹3, 戴莉1, 段晓东1, 叶志辉1
    2012, 30(4): 448-4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多联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建立了一种梅迪-维斯纳病毒和羊痘病毒快速鉴别诊断方法。分 别 设 计 并 合成梅迪-维斯纳病毒和羊痘病毒基因的引物,建立多联实时定量 PCR快速鉴别诊断方法;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稳 定性、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并用所建立的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 果 显 示:设计的引物敏感性和特异性较 好,该多联实时荧光定量 PCR方法中梅迪-维斯纳病毒 Tm 值为89~90 ℃,羊痘病毒 Tm 值为91~92 ℃,对 其 他 供试的菌株则为阴性,并且该方法对梅迪-维斯纳病毒的 DNA 最低检出量为25拷贝/μL,羊痘病毒为40拷贝/μL, 两病原都存在时为80拷贝/μL。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同时检测梅迪-维斯纳病毒和羊痘病毒, 为动物检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
  • 畜牧·兽医
    余海霞, 惠文巧, 刘贤侠, 布威麦尔耶姆·阿卜来提, 木叶沙尔·巴吐尔, 马军德, 马世俊, 高树, 贾斌
    2012, 30(4): 452-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检测哈萨克绵羊 MHC抗包虫病基 因 型 的 抗 性,了解肝包虫病在中间宿主绵羊体内发展过程中血液生 理指标的变化规律,本实验筛选出4只健康的 MHC抗包虫病基因型哈萨克绵羊作为抗性组,选取4只健康与包虫 病抗性或易感性无关基因型的哈萨克绵羊作为非抗性组,模拟绵羊自然感染包虫病过程,采用口服细粒棘球绦虫 虫卵的方法,建立绵羊自然感染包虫病的动物模型。同时采集攻虫后第9至16周、18周、20周、22周的绵羊血液, 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液生理指标。结果显 示:在攻虫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变化趋势相似,总 体 水 平 均 升高,且抗性组总体高于非抗性组,并在攻虫后第10周和第14周达到显 著 差 异(P<0.05)。攻 虫 后,抗 性 组 和 非 抗性组红细胞总数均逐渐升高,且抗性组的红细胞总数高于非抗性组,并 在 12-16周显著高于非抗性组 (P< 0.05)。整个试验过程中,抗性组粒细胞总数总体上高于非抗性组,并 在 攻 虫 后14-15周,显著高于非抗性组(P< 0.05)。攻虫后红细胞分布宽度-SD 和红细 胞 分 布 宽 度-CV 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且抗性组和非抗性组的差异较 大,在攻虫后13、14、18周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15、16周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抗性组绵羊在 攻虫后白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粒细胞等免疫相关细胞的先天免疫水平较高,表现出对包虫病有一定的抗性。 对绵羊感染包虫病的血液生理指标变化趋势的跟踪监测为临床上诊断治疗该病提供了一定依据。
  • 医学·药学
  • 医学·药学
    马志萍1, 袁 佳1, 2, 张燕1, 3, 李本辉1, 徐双兵3, 刘晓洪2, 李锋1, 张文杰1, 4
    2012, 30(4): 466-4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IL-4诱导的Stat6活化水平在细胞之间差异很大,已发现这种差异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转移力相关。 本课题旨在探讨Stat6活化水平与细胞周期调控基因以及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并试图解释这种 相关性与癌细胞行为的关联。运 用 半 定 量 RT-PCR 法检测细胞周期调控基因 CDK4、CDKN2A、CDKN1B、CD- KN1A 的方法,以及转移 相 关 基 因 CD44v6、S100A4、CXCR4、NM23分别在结肠癌细胞系 Caco-2(Stat6null表 型)、 HT-29(Stat6high表型)中 的 表 达 水 平。显 示,结果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 CDK4,促 转 移 基 因 CD44v6、S100A4 在 Stat6high表型的 HT-29细胞表达较高的 mRNA;而周期抑制基因 CDKN2A、CDKN1B、CDKN1A,以及转移抑 制 基 因 NM23则在 Caco-2(Stat6null表型)细胞表达较高的 mRNA,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4mR- NA 表达水平在两株细胞间无统计学差异。由此可知,携带高活化表型 Stat6high的 癌 细 胞(HT-29),其 细 胞 周 期 抑 制基因、转移抑制基因表达降低;而细胞周期正向调节基因、促转移基因表达增高。这种基因表达的变化可能对癌 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有利,提示Stat6的活化状态在癌症的发展和预后上可能具有标志物意义。
  • 医学·药学
    熊安英, 张云华, 朱美意, 单莉娅, 郑艳, 郝慧星, 黄瑾
    2012, 30(4): 472-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构建neuritinsiRNA 干扰载体并观察对细胞中neuritin表达水平的影 响。采用化学合成法获取靶向 neu- ritin的短发夹寡核苷酸序列,与线性化pGPU6/Neo质 粒 退 火 连 接。转 化 后 获 取 的 neuritinsiRNA 经 酶 切 及 测 序 鉴定正确后,转染293T细胞。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观察构建的 neuritinsiRNA 载 体 对 细 胞 中 neu- ritin表达及其定位的影响。neuritinsiRNA 干扰载体经酶切及测序分析的结果显示,目的核苷酸序列成功插入了 预计位点且序列完全正确。neuritinsiRNA 干扰载体转染293T细胞后,Western-Blot检测显示,neuritinsiRNA 干 扰载体明显降低了细胞中neuritin基因的蛋白表达;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4种 neuritinsiRNA 明显减弱了定位 于细胞膜上的neuritin蛋白的荧光强度(其 中 neuritinsiRNA4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由 此 可 知,neuritinsiRNA 干扰载体成功构建,且能明显抑制细胞中neuritin的表达。
  • 医学·药学
    赵晨1, 张奕霞2
    2012, 30(4): 477-4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观察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中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的表达和视网膜 细胞的凋亡情况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干 预 的 影 响,研究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膜损伤 的机制及外源性 EPO 的保护作用。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 组,一 共6只 动 物,仅行右眼前房穿 刺)、模型对照组(A 组,分为0、12、24、48、72h5组,每组6只动物)、生理盐水组(B组,分为12、24、48、72h4组,每 组动物6只)、EPO 组(C 组,分 组 同 B组),B组、C 组动物于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后立即给予5μL 生 理 盐 水 或 EPO 玻璃体腔注射,其它处理同 A 组。建 立 SD 大鼠右眼缺血再灌注模型后,于相应时间点取视网膜组织待测。 以脱氧核糖核昔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指数(Apotosisindex, AI);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视网膜细胞中 NGB的表 达。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 果 显 示,D 组 未 见 视 网膜凋亡细胞,NGB蛋白主要表达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与 A、B组 比 较,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后不同 时间段,C组凋亡指数均显著低于于 A、B组,NGB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1);A 组与 B组 NGB表达比较 未见差异,与 D组比较,除了 A 组0h相比 D组表达降低(P>0.05)外,A、B组 均 高 于 D 组(P<0.01),随 时 间 增 加,A、B组同组不同时间点凋亡指数升高,比较均有差异(P<0.05);C组凋亡指数及 NGB蛋白表达24h组与48、 72h组比较无差异,3组凋亡指数及 NGB蛋白表达均高于12h组(P<0.01)。由此可知,外源性 EPO 可能通过升 高视网膜细胞中 NGB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细胞凋亡,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 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以缺血再灌注损伤给药后24h内作用最明显。
  • 医学·药学
    安晓晶1, 李雅娟1, 张红翠1, 王晓伟1, 马成俊2, 许波2, 王振华1, 2
    2012, 30(4): 482-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放射治疗所致血管损伤是其严重不良反应根源之一,目前未有理想防治措施。本研究采用 MTT比色法、 Hoechst33258染色后形态学观察、AnnexinV/PI双染后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方法,考察了天然抗氧化剂迷迭香酸(Ros- marinicacid,RA)对 X射线所致 HMEC-1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以及凋亡的影响;另外采用相关试剂盒测 定细胞内总抗氧化力(T-AOC)、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比值(GSH/GSSG)水平,并以细胞内活性氧(iROS) 荧光探针(DCFH-DA)检测了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改变。结果表 明,6.0GyX 射线照射可抑制 HMEC-1细 胞 增 殖 达 53.7%,凋亡率增至55.8%,细胞内 T-AOC、GSH/GSSG水平均明显降低,iROS水平明显升高,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 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 RA(5,10,20μg/mL)预处理细胞1h,可浓度依赖性地减轻 X射线诱导的 HMEC-1增殖抑制和凋亡程度(P<0.05),改善细胞内氧化胁迫状态。由此可知,RA对 X射线照射所致 HMEC-1细 胞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提高细胞内抗氧化能力、清除活性氧以改善氧化胁迫有关。
  • 医学·药学
    陈召1, 刘伟2, 王维山1, 曹薇薇2, 何建伟3, 史晨辉1
    2012, 30(4): 488-4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已发表的人类 TβRI(TypeITGFβreceptor)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利用 PCR 扩增得到了1个长度为 1512bp的 TβRI基因全长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数据库公布的人类序列(Genebank登 录 号:NM_004612)一 致。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含 有 ECFP-TβRI-YFP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 TβRI生 物 传 感 器 载 体。该 载 体 转 染 293T细胞后能够稳定高效表达。结果表明构建的 TβRI生物传感器载体能用于 TGFβ信号通路中的功能研究。
  • 化工·材料·食品
  • 化工·材料·食品
    江立华, 张善正, 康丽华, 代斌
    2012, 30(4): 493-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探讨了乙炔分子在 CuCl(111)表面上的吸附。对5个不同吸附位置上的 吸附能、优化结构、震动频率进行了分析,并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乙炔在 Top-Cu位的吸附比较稳 定,吸附能为26.53kJ/mol;C≡C键长频率变小,键长增大;乙炔在 CuCl上的吸附为物理吸附。
  • 化工·材料·食品
    武春阳, 顾承志, 代斌
    2012, 30(4): 498-5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吡啶甲酸和氨基醇为原料,1-乙基-3-(3-二甲基丙胺)碳二亚胺盐酸 盐(EDCI)和1-羟基苯并三氮唑一水物 (HOBt·H2O)为缩合剂,得到β-羟基酰胺,产率在95%以上;再用三氯氧磷处理,得到β-氯代酰胺,产率在69%以 上;最后在超声-微波辅助条件下,用 NaOH 的甲醇溶液处理β-氯代酰胺10min,合成2-吡啶基噁唑啉化合物,产率 在86%以上。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及13CNMR高分辨质 谱 确 认。考 察β-氯 代 酰 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 量比、水和甲醇用量、辐照时间、微波功率以及反应温度对合成2-吡啶基噁唑啉化合物的影响,当 氯 代 酰 胺 为1.6 mmol时,其较优结果分别为1∶40、10和25mL、10min、80 W 以及50 ℃。
  • 化工·材料·食品
    盛文波, 贾鑫, 赵跃, 贾晓庆, 陈飞, 刘志勇
    2012, 30(4): 503-5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聚乙烯醇(PVA)微球作为新型固相合成的载体材料,由于其具有优异的性能而广受关注。本实验从醋酸乙 烯酯(VAc)单 体 出 发,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粒径窄分布的聚醋酸乙烯酯 (PVAc)微 球,考察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不同的引发体系、不同的溶剂条件(不同的醇/水体积比)、聚合温度以及交联剂三烯丙基异氰脲酸 酯(TA- IC)用量对 PVAc微球粒径分布和产率的影响。结 果 表 明:在低温的光引发和加入稳定剂的甲醇/水 体 系 中,随 着 醇/水体积比和聚合温度的升高,微球的粒径分布变宽,产率先增加后减小;随着单体/TAIC体积比的增加,微球的 粒径分布先变窄后变宽,产率降低。在实验最优的条件下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粒径窄分布、尺 寸 较 均 一 的 PVAc 微球,其产率达到了45.4%。
  • 化工·材料·食品
    王丽, 孙涛, 谭超
    2012, 30(4): 508-5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金电极为电极材料,纳米铂/普鲁士蓝复合物膜为固载基底,癌胚抗体(anti-CEA)为模板免疫蛋白质分子, 研制成一种高灵敏电流型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以辣根过氧化氢酶(HRP)代替牛血清白蛋白封闭非特 异性结合位点,放大了电流信号,提高了电极的灵敏度,并采用循环伏安技术对电极的制备过程进行了研究。在优 化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响应的峰电流值与癌胚抗原浓度在1.0~80.0ng/mL的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限为0.4ng/mL
  • 化工·材料·食品
    张硕1, 叶尔买克2, 鲁建江1
    2012, 30(4): 513-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厌氧分离技术从新疆越冬沼气池分离出一株产甲烷菌株SZ-3,该菌株5~40 ℃范围内均能生长,其生长 pH 范围4~8,符合低温兼性嗜冷产甲烷菌筛选要求;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20 ℃,生长最适 pH 值为7,最适 NaCl 浓度为0~0.4mol/L;该菌株革兰氏染色阳性,菌 落 呈 黄 色,显微镜观察为不规则球状,菌体聚集且不规则裂殖。 菌株只能利用甲醇、H2CO2(80∶20)混合气、甲 胺、二 甲 胺,三 甲 胺,不 能 利 用 甲 酸、乙 酸 等 生 长;16SrDNA 序 列 分 析,SZ-3菌株和产甲烷八叠球菌属同源性最高为99%,系统发育分析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表明此菌株为甲烷八叠 球菌属湖沉积产甲烷八叠球菌种(Methanosarcinalacustris)。
  • 化工·材料·食品
    王坚, 单春会, 童军茂, 唐凤仙, 谢龙
    2012, 30(4): 518-5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采后伽师瓜腐烂的主要病原菌及探寻延长其贮藏保鲜期的方法提供依据,本文选取市售新疆伽师 瓜为样品,采用传统纯培养方法分离筛选病原菌,对照真菌形态与分类鉴定手册,对致病菌做初步鉴定,最 终 确 定 主要致病菌为青霉属、毛霉属和曲霉属。
  • 机械·电气工程
  • 机械·电气工程
    马强, 梅卫江, 石秀峰, 吴疆, 单志鹏
    2012, 30(4): 522-5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农业的低投入和高产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三次设计,对自主研发的 S195农用柴油机 柴油/乙醇组合燃烧电控系统中磁电式转速传感器的转速测量系统滤波电路进行了系统、参数和容差设计,并进行 了正交试验。在参数设计阶段确定了可控因素和相应的因素水平,选用合适的正交表作为外表合理安排试验,通 过信噪比(SN)的计算和方差分析,确定了最优参数组合,并在容差设计阶段建立了质量损失函数,有 效 降 低 了 成 本。
  • 机械·电气工程
    邓红涛, 李江全, 田敏
    2012, 30(4): 526-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在 MATLAB软件环 境 下 利 用 DAQ 工具箱和研华数据采集板卡进行数据采集, 实现了对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输入、输出;并利用 MATLAB设计了简洁的图像用户界面,给出测试结果;将实验 测量、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应用在同一开发环境下进行,简化系统的同时又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