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大田小区调控试验的方法,在杂交棉花铃期设置水分与氮素的双因子多水平互作处理,水分共设3个水平,即设0~60cm土层田间持水量的55%(55%FC)、65%(65%FC)、75%(75%FC),6个灌溉频率水量处理(W1(3d18mm,每3d灌溉18mm,下同)、W2(3d30mm)、W3(5d18mm)、W4(5d30mm)、W5(7d42mm)、W6(10d60mm))和N1(生育期追施纯氮0kg/hm,下同)、N2(150kg/hm2)、N3(300kg/hm2)、N4(450kg/hm2)4个氮素水平的互作处理,研究膜下滴灌不同施氮量和灌水量条件下杂交棉的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总水分利用效率(TWUE)。结果表明:产量与单铃重、单株铃数和干物质积累之间的单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干物质积累通过单株铃数对产量的间接影响最大,而直接影响较小,说明在生产中,应选取较高单铃重杂交棉品种,同时提供合理的水肥配比,提高单位面积铃数,增加单位干物质的载铃率(单株铃数在地上总干物质重中的比例)是获得高产的有利保证。充分供水条件下施氮量的增加将对IWUE和TWUE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通过改变灌溉频率(灌水强度6mm/d的情况下)并不能显著的影响到IWUE,本研究中6.5d的灌溉频率和258.4kg/hm施氮量可获得最高的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为1.51kg/m3。
通过在新疆石河子3个不同降水量荒漠草原连续两年施氮肥,探讨氮肥对荒漠草原地上部分干物质量、物种组成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降水量的荒漠草原地区,施氮肥可以增加荒漠草原的干物质生物量,提高比例分别为26.5%、30.5%、28.9%;在3个地点施氮肥处理物种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降低了15.4%、15.4%、31.2%;Shannon均匀度指数分别降低17.6%、34.7%、26.2%;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别降低19.9%、12.5%、22.6%。施氮肥当年地表植被种类减少,次年自然条件下减少的植被种类又出现。施用氮肥可以增加荒漠草原地上部分的生产力,改变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
以新疆伊犁地区农田土壤为供试土壤,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沼液灌溉对绿洲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能够降低耕层土壤容重和pH值,改善土壤结构,改良碱性土壤;沼液灌溉能够显著增加绿洲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但沼液施用过程中会引起土壤盐分上升,使绿洲农田土壤存在次生盐渍化的风险。
根据新疆兵团建制体系及兵团农业资源管理现状,结合新疆兵团农业信息化的实际需要,探讨了建立新疆兵团农业资源信息化体系框架的意义。采用混合分类法将新疆兵团农业资源信息分为七类,并制定了易于识别和记忆的13位编码方案。将新疆兵团农业资源数据库划分为"三级",提出了以兵团农场农业资源信息化工程基础、信息化路线、数据库和信息服务系统为主要内容的新疆兵团农业资源信息化体系框架。
以8个梨品种、2个品系的枝条作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品种(品系)梨枝条内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并分析其与电导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枝条内可溶性糖与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99,束缚水/自由水比值也与其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3,而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则与电导率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433和-0.489。初步判断可溶性糖和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可以作为梨树抗寒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以木粉(WF)、壳聚糖(Chit)、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原料,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自由基聚合得到共聚物;在乙醇-NaOH溶液中浸泡中和,制备木粉/壳聚糖-g-P(AA-AM)(WCPAAM)高效Pb2+吸附树脂。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合成树脂的优化工艺为:[AA]/[AM]=2g/4g、[Chit]/[M]=1.2g/6g、[C]/[M]=1.8‰(质量浓度,下同)、[I]/[M]=2.8%(质量浓度,下同)、预引发时间(温度)t=24min(60℃);影响树脂吸附量的因素依次为:交联度浓度>单体配比>壳聚糖浓度>引发剂浓度>>预引发时间t。WCPAAM树脂的最佳使用条件为:树脂用量0.20g/L,pH=5,[Pb2+]=0.75mmol/L,使用温度(时间)25℃(8~10h),此时树脂对Pb2+的吸附量达2.52mmol/g,去除率为99.71%。
为了测定蝇蛆抗菌肽对白痢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75只白痢三黄肉仔鸡,随机分为5个组,用蝇蛆抗菌肽替换抗生素治疗白痢鸡,比较分析添加未经处理蝇蛆组、灭活沙门氏菌处理蝇蛆组、蝇蛆中粗提抗菌肽组、抗生素组与对照组(不加抗生素和抗菌肽)中白痢鸡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白痢鸡饲喂抗菌肽后红细胞数(RBC)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多(P<0.05),白细胞(WBC)数量显著减少(P<0.05),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降低了白痢鸡血清总脂的含量(P<0.05),血清中转氨酶含量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
通过光学显微镜对新疆赛里木湖高白鲑性腺的组织学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白鲑的精巢为小叶型,其精原细胞存在于精小叶内壁上,精母细胞和未成熟的精子细胞位于精小囊中,精子成熟后精小囊破裂释放精子进入小叶腔,完成发育过程,精小叶间存在大量的间质细胞、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高白鲑卵巢是发育到第Ⅳ时期的卵巢,卵巢内存在不同发育时相的卵母细胞。
为了掌握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家畜体表寄生蜱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组成情况,对该地区6个生境点的寄生蜱类进行了区系考察,运用生态学中相对优势度、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蜱的种类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6个生境点的36只绵羊、25只山羊、2只盘羊和15头牛的体表共检获蜱2078只,其分属4个属,即璃眼蜱属(Hyalomama detritum)、革蜱属(Dermacentor)、扇头蜱属(Rhipicephalus)和血蜱属(Haemaphysalis),9个种,即亚洲璃眼蜱(Hyalomama asiaticum asiaticum)、亚东璃眼蜱(Hyalomama asiaticam)、嗜驼璃眼蜱(Hyalomama dromedar-ii)、残缘璃眼蜱(Hyalomama detritum detritum)、盾糙璃眼蜱(Hyalomama scuperse)、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银盾革蜱(Dermacentor niveus)、具沟血蜱(Haemaphysalis sulcata)和短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pumilio),其中,亚洲璃眼蜱、残缘璃眼蜱、亚东璃眼蜱和银盾革蜱为优势种,其相对优势度分别为29.50%、19.16%、18.33%和16.65%;山羊体表寄生蜱的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绵羊、牛。结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牛羊体表寄生蜱有9种,优势种有4个,其中山羊体表寄生蜱的群落结构最丰富。
为了确定新疆石河子地区部分猪场断奶仔猪发病及死亡原因,本研究以疑似仔猪水肿病的病料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得到3株细菌,通过形态特点、培养特性、生化特性等观察确定为大肠杆菌。3株分离菌血清型均为O139,且均能使人工感染小鼠死亡。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部分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PCR检测结果显示,3株菌均携带黏附素(FedA)和类志贺毒素(SLT-2e)基因。由此可以确定可离的3株细菌是本次仔猪感染死亡的病原。
为了探讨miR-203在食管鳞癌组织(ESCC)和食管癌旁组织(NCAT)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甲基化状态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ESCC的发生和发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4例ESCC和30例NCAT中miR-203表达及细胞定位。结果表明:(1)miR-203的表达率在ESCC为37.0%,低于NCAT的表达率60.0%,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5,P<0.05);(2)miR-203的低表达可能与甲基化相关;(3)miR-203的表达可能与ESCC的浸润深度相关。结论:建立了一种检测miR-203表达的方法。miR-203在ESCC中的表达降低可能是由于甲基化引起,为以后研究食管癌致病机制打下实验基础。
Neuritin(CPG15)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能促进神经突起生长,为了探讨Neuritin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人类neuriti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采用PCR技术扩增编码人neuritin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纯化回收,酶切、连接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挑取阳性克隆pcDNA3.1(-)A-neuritin扩增后,提取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以及DNA测序鉴定。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1(-)A-neuritin含有450bp neuritin片段,且重组质粒所含的neuritin读框片段与GenBank NM 016588.2序列同源性100%。由此可知:成功构建了pcDNA3.1(-)A-neuritin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27bp VNTR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运用多重单碱基延伸分型技术(Multiplex SNapshot)对新疆哈萨克族363例高血压患者和370例健康对照,汉族346例高血压患者,385例健康对照进行eNOS基因27bp VNTR多态性分型,比较基因型、等位基因在病例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及同一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两民族间的差异性及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哈萨克族人群中检测到4种基因型bb、aa、ab、bc,EH组及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8.5%、78.6%;1.9%、1.1%;19.0%、20.0%;0.6%、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b、a、c在EH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88.3%、88.8%;11.4%、11.1%;0.3%、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汉族对照组中检测到四种基因型bb、aa、ab、bc,未在EH组检测到bc基因型,EH组及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0.3%、79.5%;0.9%、1.0%;18.8%、19.2%;0%、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b、a、c在EH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89.7%、89.2%;10.3%、10.6%;0%、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eNOS基因27bp VNTR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汉族与哈萨克族总人群、高血压及非高血压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哈萨克族和汉族居民eNOS基因27bp VNTR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不相关。
为了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血管形成及其凋亡的机制,采用肝癌HepG2细胞上清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成为肿瘤血管内皮细胞(tumor-derived endothelial cells,Td-EC),通过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血管形成实验检测As2O3对HUVEC与Td-EC增殖、迁移、血管形成及其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同样条件下与HUVEC相比,As2O3在体外抑制Td-EC增殖、迁移和血管的形成及其促进凋亡的作用显著。结论:As2O3在体外可特异地抑制Td-EC增殖、迁移、血管形成及其凋亡。
研究了重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分别在含疏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和亲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的体系中催化4-硝基苯基-β-D-吡喃半乳糖苷(pNPG)生成对硝基苯酚(pNP)的反应,并以缓冲液单相反应体系作为对照,考察离子液体对酶催化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Bmim]PF6/缓冲液两相体系中最适底物浓度为10.0mmol/L,较缓冲液单相体系提高了1倍,确定了该体系动力学与热力学参数Vmax为0.153mmol/(L·min),Km为0.773mmol/L,表观活化能Ea为35.386kJ/mol;而缓冲液单相反应体系中Vmax为0.094mmol/(L·min),Km为0.620mmol/L,Ea为48.199kJ/moL,说表明离子液体[Bmim]PF6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并提高了反应速率。
碱性钙基膨润土是一种层状矿物材料,由于它具有特殊的阴离子交换容量,因此被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利用新疆夏子街活性白土(H-MMT)与氧化钙、水制得碱性钙基膨润土(Ca-MMT),以阴离子交换容量(AEC)作为碱性钙基膨润土的评价标准;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对碱性钙基膨润土的晶体结构和表面结构进行表征以及热稳定性的分析;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活性白土用量、水的用量和氧化钙用量对碱性钙基膨润土阴离子交换容量的影响,结合正交实验确定出碱性钙基膨润土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的碱性钙基膨润土的阴离子交换容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阴离子交换容量可达2.38mmol/g。
以棉花秸秆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磷酸法制备活性炭,探讨了微波功率、辐射间及磷酸浓度等工艺条件对棉秆活性炭吸附性能及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磷酸浓度、微波功率与辐射时间3个因素中,辐射功率对活性炭制备(亚甲基蓝脱色率、碘吸附值及产率)的影响最大,而辐射时间则是影响最小的因素。微波辐射磷酸法制备棉秆活性炭的较优工艺条件为:磷酸浓度50%、微波功率400W、活化时间8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652.82m2/g,亚甲基蓝吸附值151.73mg/g,是国家标准的1.11倍。
基于挖方边坡应力重分布与应变局部化过程的数值模拟,将边坡开挖松弛过程划分为弹性松弛、塑性松弛产生、塑性松弛扩大和整体松弛失稳4个阶段;分析结果表明:正负分区揭示边坡开挖松弛的力学本质,可以用来确定开挖松弛区的范围,进而提出接近挖方坡面的开挖松驰区(负值区)、远离开挖坡面的原岩应力区(零值区)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应力集聚区(正值区)的分区方案;并通过与相关方法的比较,表明该方法力学概念明确,计算方法简单,是挖方边坡设计中确定开挖松弛区的实用方法。
戈壁地区铁路沿线挡风墙的修建减小了大风对列车的危害,但由于气流在挡风墙背风侧形成了涡流区,反而造成了严重的积沙问题。本文利用流体数值分析的方法,对戈壁铁路沿线挡风墙背风侧的流场和积沙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影响涡流长度主要因素和积沙状况,结果显示:涡流区长度随挡风墙高度和风速的增加而增加,随挡风墙宽高比和地表粗糙度增大而减小;主要积沙分布在墙角积沙区和涡流尾部积沙区。以上研究为铁路的安全运行与防风挡沙设计提供参考。
为了揭示棉花收获期棉絮分离力的状况,利用传感器计算机终端数据采集系统对新疆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种植的棉花进行棉絮分离力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随着棉花地温度与湿度的变化;棉絮含水率、棉絮分离力呈规律性的变化;在棉花成熟期选取最佳的棉花采收时间段进行棉花采收,有益于提高采净率及其棉花质量。
为提高农田作业效率和精度,加快兵团精细农业的发展速度,开发了拖拉机导航系统的转向节点和主控制节点。针对农业车辆串行通信网络的ISO11783标准,分析了CAN信息帧中仲裁场各个位的定义。基于ISO11783标准设计了导航系统CAN通信协议,分别使用VC软件和IAR软件开发了主控节点和转向节点的通信程序。系统通讯联机测试结果表明:该通讯程序能够满足其基本功能要求,工作稳定可靠达到了预期效果。
在详细分析分布式电源特性、环境效益和优化数学目标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出力的优化管理,提出一种空间分割协同进化算法,将优化函数分割为不同的子空间,对各个子空间分别进行优化,得到整个系统的最优解;通过算例与NSGA-Ⅱ算法的比较证明了此算法的有效性。
研究了一类具有垂直传染的年龄结构SIS传染病模型。在总人口规模不变的假设下,得到了疾病消亡与否的基本再生数T的表达式。证明了当T<1时,无病平衡解局部渐近稳定,此时疾病消亡;当T>1时,无病平衡解不稳定,此时系统存在唯一地方病平衡解,并在一定条件下证明了地方病平衡解的局部渐近稳定。
为探讨二维非线性对流占优扩散问题的有效数值解法,将特征线法与差分流线扩散(FDSD)法相结合,对于该问题构造了一种特征-有限差分流线扩散(CFDSD)格式,给出了CFDSD格式的实现过程,并对其稳定性及误差估计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将CFDSD格式与标准的Galerkin方法和FDSD格式进行比较,分析了新算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