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适宜新疆早熟棉的SSR-PCR反应体系‚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SSR-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对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SSR-PCR最适反应体系为:在10μL的反应体系中‚Taq DNA聚合酶用量为0.1U、dNTP浓度0.2mmol/L、引物浓度0.4μmol/L、Mg2+浓度2.5mmol/L和模板DNA 20ng;在此基础上‚从23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高的引物52条‚分别构建了新疆已经审定的42个早熟棉品种的DNA指纹图谱。该研究为早熟棉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种子质量综合评价等奠定了基础。
为了揭示新疆棉花高产机理,探讨提高单产的途径,在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条件下采用大田创建高产田和小区控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群体条件下棉花叶面积载荷量与光合物质生产的关系及其对冠层结构的调节。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下,提高叶面积载荷量,有利于在保持较高叶面积指数的基础上,增大平均叶倾角,降低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系数,提高群体光截获率,进而增加产量。不同源库大小的条件下,去除1/2叶的处理可使叶面积载荷量增大,但终因光合面积太小,产量下降;去除1/4叶的处理可使叶面积载荷量显著增大,进而提高源叶光合速率,增加14C光合产物向蕾铃运输的比例,最终提高产量。因此,控制叶面积指数在适宜范围内,通过协调关键栽培技术,提高叶面积载荷量,进而培育优良的冠层结构,提高光合生产能力,对实现新疆棉花超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以6个北疆棉花主栽品种(品系)为试材,对其进行5℃的低温处理,25℃为对照,研究其幼苗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棉花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比对照低,而叶片细胞间隙CO2浓度(Ci)的变化在不同品种中表现差异,新陆早13、297-5和4723下降,而81-3、新陆早36和134-1的变化呈上升趋势。此外,结果还显示,低温处理对棉花幼苗叶片光合参数(Pn、Ci、Gs、Tr)的影响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Pn、Ci、Gs、Tr可以作为鉴定棉花抗寒性能的指标。
利用大麦醇溶蛋白电泳鉴定方法了解大麦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国内18份大麦品种的醇溶蛋白电泳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18个供试大麦品种中分别分离出13条和18条迁移率不同的多态性醇溶蛋白谱带。利用各品种在迁移率Rf值不同的谱带存在的明显差异,可将供试18个大麦品种区分开。对醇溶蛋白电泳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份大麦材料在遗传距离(GD)0.49处聚为4个大类,这表明醇溶蛋白电泳技术对大麦品种鉴定和亲缘关系的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为提高滴灌施肥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实时掌握生产过程信息,实施精准作业,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以IPC+PLC为中心的精准滴灌施肥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人机界面设置与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要相匹配的施肥参数,由IPC通过PLC对控制对象的参数作巡回检测并实时显示,根据测得的参数数据由PLC按照PID控制算法运算后获得控制信号量,作用到执行机构,对被控量进行自动调节,可实现滴灌施肥过程的精准监控。
利用型函数及Newton多边形讨论了平面上有限级Dirichlet级数和随机Dirichlet级数的增长性和系数间的关系。通过引理得出:当r=eσ(σ→+∞)时,Dirichlet级数的增长性和系数间的重要关系,以及对于随机变量序列{Xn}满足条件:存在α>0,使得supn 0E(|Xn|α)<∞;存在β>0,使得supn 0E(|Xn|-β)<∞的随机Dirichlet级数f(s,ω)=∞n=0bnXn(ω)eλns和Dirichlet级数f(s)=∞n=0bneλns有几乎相同的关于型函数的增长性。
建立和研究一类具有非终身免疫并带有年龄结构的SIRS流行病模型平衡解的存在性与稳定性。在总人口规模不变的假设下,运用微分方程和积分方程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决定疾病消亡与否的基本再生数R0的表达式;证明了当R0<1时无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当R0>1时此时至少存在一个地方病平衡点,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证明了该地方病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
研究光学元件激光破坏的物理规律对改进激光系统及扩展其在科研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考虑材料热力学参数随温度变化规律的前提下,以热传导方程和热弹方程为基础,采用有限元法,以K9玻璃为例计算了空间高斯分布连续CO2激光辐照光学材料引起的温度和热应力分布及其熔融和热应力损伤阈值。
将MAEAM和MD模拟方法相结合,从原子尺度上研究Cr中哑铃(dumbbell)间隙的稳定结构,获得了哑铃SIA在(001)和(110)表面的能量E,并计算了Cr中(110)和(111)哑铃SIA的形成能。结果表明:SIA处于Cr(001)和(110)面时,(110)哑铃SIA结构最为稳定;形成能的结果与用第一原理和其他的理论或实验方法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