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植物保护”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农学·植物保护
    索常凯, 罗洁, 蒲敏, 阮向阳, 肖乐乐, 冶军, 侯振安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2, 40(2): 147-155. doi: 10.13880/j.cnki.65-1174/n.2022.22.02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硅、硒复合喷施对旱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索硅、硒配施对旱稻籽粒硒吸收的作用规律,为栽培高品质富硒旱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3个硒水平(0、0.013、0.026 g·L-1)和4个硅水平(0、6、12、24 g·L-1),两因素随机区组排列,共计12个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施硒量增加,旱稻各器官硒含量趋于上升,但未能达到国家稻米富硒标准。施硅后显著提高了旱稻各部位硒含量,并且达到国家稻米富硒标准 0.04 ~0.3 mg·kg-1的范围,其中Se2-Si24处理硒含量达到0.063 mg·kg-1,较CK籽粒硒含量提升了9倍。产量方面,单施硒条件下,随着施硒量增加,产量趋于降低,硅、硒配施后,产量显著提升,其中Se2-Si12处理对旱稻增产最为显著,较CK增产15.9%。单施硅、硒均可提高稻米品质,但硅、硒配施施用效果则优于单施,其中Se4-Si24处理稻米精米率、整精米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较CK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提升了19.6%和24.8%。从本试验结果来看,施硒可提高稻米品质,但随着施硒量增加,产量出现下降。硅、硒配施后,产量、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并且施硅后促进了籽粒对硒的吸收。因此,硅、硒复合喷施可显著提高稻米硒含量并促进产量及品质提升,综合各项指标,灌浆期复合喷施0.026 g·L-1的亚硒酸钠和24 g·L-1的硅酸钠,在保证较高产量的情况下提高稻米品质,同时籽粒可达到富硒水平。
  • 农学·植物保护
    孙畅, 姚兆群, 曹小蕾, 卞鹏轩, 刘倩倩, 赵思峰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2, 40(2): 156-165. doi: 10.13880/j.cnki.65-1174/n.2022.22.022
    吸器是瓜列当从甜瓜维管束获得养分的通道,同时也是瓜列当与甜瓜进行sRNAs、病毒、糖类、蛋白质等物质交换的场所,但miRNA是否能够通过吸器在列当和寄主之间转移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分枝(瓜)列当甜瓜寄生体系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寄生有瓜列当的甜瓜根系、瓜列当寄生于甜瓜的寄生部位和寄生点上方2~3 cm列当茎秆为处理,以未接种列当的甜瓜根部为对照,对4个样本进行取样及sRNA测序,共产生56 832 594条clean reads,鉴定得到216种miRNA,其中包括69个已知的保守miRNA及147个新miRNA。在被瓜列当寄生后,甜瓜中35个miRNA差异性表达,其中,17个miRNA显著下调表达,主要参与寄主的防御相关信号转导;18个miRNA显著上调表达,主要参与DCL酶的合成和诱导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GO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主要参与了分子功能条目,共计5个类别;KEGG分析表明它们主要参与了16种不同的途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验证了13个差异表达miRNA的表达趋势,其趋势与sRNA测序结果相符,表明sRNA测序结果可信。另外筛选鉴定到3个已知甜瓜miRNA转移至瓜列当,这些转移miRNA主要参与miRNA的生物合成、RNA的转运和活性氧的清除;3个新瓜列当miRNA转移至甜瓜,其功能主要参与mRNA的合成、胞吞作用和信号传导,表明miRNA在瓜列当寄生寄主时存在双向转移。本研究结果为揭示瓜列当与甜瓜互作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也为瓜列当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 农学·植物保护
    石峰, 田雨, 时晓娟, 王方永, 韩焕勇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2, 40(2): 166-171. doi: 10.13880/j.cnki.65-1174/n.2021.21.047
    在北疆主要植棉团场,选用株型较为紧凑的适宜机采的品种新陆早61号(P61)、新陆早50号(P50)和新陆早45号(P45)为供试材料,设置常规机采模式CK(66+10 cm)和一膜三行等行距密植模式R1(76 cm),研究棉花脱叶催熟效果、产量及产量构成、纤维品质对机采种植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与CK相比,R1模式未显著影响生育进程,同期脱叶和吐絮率分别提高6.9%和3.9%,挂枝棉和撞落棉分别降低1.1 kg/666.67 m2和1.0 kg/666.67 m2,机采损失率降低0.5%,且随清理次数的增加,R1模式机采籽棉含杂率降低0.5%~1.5%,加工皮棉含杂率降低0.1%~1.4%。两种种植模式下棉花产量无显著差异,但R1模式表现为较好的纤维品质,其中籽棉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和整齐度分别增加0.4 mm、0.2 cN/Tex、0.7%。因此,等行距密植模式条件下,选用株型较为紧凑的棉花品种,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更有利于提高棉花脱叶效果和机采品质。
  • 农学·植物保护
    陈丽丽, 鲁伟丹, 李俊华, 罗彤, 孙奔奔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2, 40(2): 172-179. doi: 10.13880/j.cnki.65-1174/n.2021.21.046
    植物提取修复作为镉污染土壤修复的理想方法,探究植物的富集规律和探寻更适合石灰性土壤镉污染修复的植物是提高修复技术和效率的关键。本研究采用盆栽模拟试验,以小白菜、棉花和龙葵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镉添加浓度;0、1、5、10 mg/kg,以不加镉为对照(CK),称重法测定3种植物收获时的干物质量、根系扫描仪扫描得到根系形态参数以及用HNO3-HCL-HF酸先微波消解,后用日立-Z2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镉含量,并通过计算植物对镉的生物富集系数、转移系数和镉积累量,分析植物镉积累量与生物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外源镉添加量的增加,除小白菜,棉花和龙葵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降低。(2)10 mg/kg镉处理下,棉花根系平均直径增大;不同程度镉胁迫下,小白菜根表面积、直径和根体积减小,龙葵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平均直径均降低。(3)小白菜和龙葵地上部、棉花地上和地下部富集系数均随镉处理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小白菜和龙葵地下部富集系数则随镉处理浓度增大而减小,3种植物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4)棉花的转移系数随外源镉添加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小白菜的逐渐上升,龙葵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5)棉花和小白菜地上部镉积累量在镉浓度为10 mg/kg时达最大,分别为393.2、630.3 μg/盆,在5 mg/kg镉处理下龙葵地上部镉吸收量达最大,为202.1 μg/盆。3种植物中,棉花在1 mg/kg镉胁迫下镉富集能力最大;龙葵在5 mg/kg镉处理下积累量仍较大;镉胁迫下小白菜镉吸收与转移能力仍较强,小白菜在10 mg/kg镉胁迫下地上部积累量最大,为630.3 μg/盆;因此,棉花、龙葵和小白菜分别适用于植物提取修复为1、5和10 mg/kg的镉污染石灰性土壤。
  • 农学·植物保护
    王晓丽, 安梦洁, 张春媛, 樊华, 王开勇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2, 40(2): 180-187. doi: 10.13880/j.cnki.65-1174/n.2022.21.003
    以有机高分子复配材料和黄腐酸为主的复合材料作为盐碱土改良剂,利用田间桶栽控制试验,探究两种改良剂对重度盐碱胁迫下(NaCl、Na2CO3)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2种改良剂使根际土壤pH和EC值、K+和Na+含量降低,进而影响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盐碱胁迫下土壤微生物优势菌门主要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盐胁迫下添加有机高分子复配材料和以黄腐酸为主的复合材料型改良剂的处理后,土壤中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碱胁迫下施用2种改良剂后,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盐化和碱化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丰富,优势菌群相对稳定,并且在添加改良剂后盐化土壤的耐受性比碱化土壤的更高;有机高分子复配材料和以黄腐酸为主的复合材料的应用可以通过改变土壤微环境进而影响菌群丰度。
  • 农学·植物保护
    申磊, 王秀媛, 滕元旭, 张文龙, 李鲁华, 张伟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2, 40(1): 13-20. doi: 10.13880/j.cnki.65-1174/n.2021.21.034
    作物间作系统是优化作物群体质量、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重要种植方式。本研究设置3种种植模式(玉米单作、大豆单作和玉米‖大豆),分析间作系统中作物生长、产量构成、最终产量和田间微环境的差异性变化,探讨间作群体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使玉米株高增加7.35%~8.53%,0~40 cm土层中RLD值增加9.59%~15.97%,田间温湿度分别降低3.82%~4.56%和6.89%~7.16%。间作使大豆株高增加11.34%~11.46%,0~40 cm土层中RLD值下降25.13%~30.68%,田间温度分别降低了6.89%和7.16%。间作使玉米增产18.52%~19.8%,使大豆减产55.87%~57.44%,玉豆间作的土地当量比为1.61~1.64,间作优势来源于玉米的千粒重。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作物生育中后期,玉米株高和RLD值(0~40 cm)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大豆产量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与RLD值(0~20 cm)呈显著正相关。因此,与单作相比,玉豆间作可以改善田间微环境,促进玉米的生长而大豆生长受到抑制,玉豆间作具有更好的种植优势。
  • 农学·植物保护
    许鹏杰, 胡华兵, 陈燕, 张智林, 周红亮, 张丽娟, 刘宁宁, 苏继霞, 樊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2, 40(1): 21-26. doi: 10.13880/j.cnki.65-1174/n.2021.21.043
    以甜菜品种Beta356为材料,设置3种氮肥运筹模式,在甜菜叶丛生长期∶块根膨大期∶糖分积累期的氮肥施用比例分别为100∶0∶0(N1),70∶30∶0(N2),50∶30∶20(N3),以不施氮肥处理(CK)为对照,比较氮肥运筹对滴灌甜菜糖分积累期叶片光合特性、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N2处理条件下甜菜糖分积累期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33.6%和93.37%;该处理甜菜叶片的气孔导度、二氧化碳交换、电子传递活性以及抗氧化能力等参数均显著提升;甜菜总干物质产量增加显著,分别比CK、N1 和N3提高了22.3%、8.6%和6.7%。因此,滴灌甜菜叶丛生长期∶块根膨大期∶糖分积累期氮肥施用比例为70∶30∶0的处理能够提高糖分积累期叶片光合能力,从而延缓甜菜生育后期叶片衰老。
  • 农学·植物保护
    邱悦, 徐婷, 魏波, 李春艳, 李诚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2, 40(1): 27-33. doi: 10.13880/j.cnki.65-1174/n.2021.21.048
    磷素是小麦生长过程中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本文研究试验选用新疆主栽的冬小麦品种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为参试材料,设置3个磷素供应水平(以P2O5计),分别为0 kg/hm2(P0)、105 kg/hm2(CP)、210 kg/hm2(HP),研究不同磷素供应对灌浆期小麦旗叶和穗部叶绿素及核酸含量的影响以及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小麦旗叶和穗部叶绿素含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CP处理显著高于HP和P0,HP处理显著高于P0。旗叶DNA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以CP处理含量最高,不同处理间均为花后7~21 d缓慢下降,花后21~35 d下降速度加快;不同处理下籽粒DN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花后21 d达到峰值,花后14~35 d均为CP处理显著高于HP和P0处理;旗叶穗部和籽粒DNA含量的快速下降期,施磷处理(HP和CP)的下降百分率均小于不施磷(P0),而CP处理的下降速率低于HP处理(花后21~28d新冬20号籽粒DNA含量除外),说明常规施磷可以减缓旗叶和籽粒中DNA含量下降的速度,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和籽粒核酸物质的积累。方差分析表明:品种、磷处理及其两因素互作效应均对小麦旗叶SPAD值、旗叶叶绿素含量和穗部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品种和磷处理对小麦旗叶DNA含量存在极显著影响,磷处理对小麦穗部和籽粒DNA含量存在极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单粒重与旗叶叶绿素含量和穗部叶绿素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本文研究表明施用磷肥可通过提高旗叶及穗部叶绿素含量、核酸水平增加粒重,且常规施磷更有利于灌浆后期小麦植株的持绿性并增加粒重。
  • 农学·植物保护
    包悦琳, 陈鸽, 王婷婷, 张伟, 金东淳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1, 39(6): 688-692. doi: 10. 13880 /j.cnki.65-1174 /n.2021. 21. 036
    为明确石灰性土壤中缺铁胁迫对大豆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本文以长农 20、吉农 27 为供试材料, 采用盆栽方法,在不同生育时期考察缺铁胁迫对大豆生理生化指标及成熟期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缺 铁胁迫下,不同大豆品种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生物量、籽粒含铁量显著差异,SOD 酶活性随生育时期的延长 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POD、CAT 酶活性变化趋势则相反; MDA 含量持续升高,脯氨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 势; 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吉农 27 叶绿素含量高于长农 20。
  • 农学·植物保护
    邢亚楠 , 桑海旭 , 马晓慧 , 车喜庆 , 代克涛 , 王诗宇 , 刘圆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1, 39(6): 693-696. doi: 10. 13880 /j.cnki.65-1174 /n.2021. 21. 041
    为探明滨海稻区灯诱昆虫群落组成及其对主要害虫灯诱效果,采用波长 365 nm 的自动虫情测报灯统计分析 灯诱昆虫种类及益害比情况,并对比田间二化螟和稻飞虱发生动态。结果表明: 滨海稻区灯诱昆虫共有 8 目、28 科、42 种,共计 62 031 头昆虫个体,主要为鞘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对主要害虫二化螟灯诱效果同田间查卵的动 态趋势基本一致,对主要害虫稻飞虱灯诱效果与田间查虫趋势略有差异。因此,灯诱监测较适合监测二化螟,而不 适合监测稻飞虱,灯诱昆虫益害比为 1 ∶13. 94。
  • 农学·植物保护
    李晓鹏, 祁炳琴, 朱丽斌, 李碧霞, 胡静, 潘志远, 段燕燕, 勾玲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1, 39(5): 553-559. doi: 10. 13880/j.cnki.65-1174/ n.2021. 21. 019
    以郑单 958 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设置 3 个种植密度( 4. 5、9. 0、13. 5 万株/ hm2 ) ,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亲本及 杂交种 F1 耐密抗倒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郑单 958 穗位高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均随密度增加而减小,且穗 位高的杂种优势明显高于株高和穗位系数。杂交种及其亲本棒三叶叶夹角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叶向值的杂种 优势和超亲优势均随密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加,且均表现为母本低于父本。基部第 3 节间穿刺强度在低密和中密条 件下表现杂种 F1 均高于其亲本,而在高密条件下 F1 高于其父本而低于母本,表现为中亲优势。穗粒数、千粒重和 理论产量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小,穗粒数和理论产量杂种优势指数较大,超亲优势较强,而千 粒重超父优势较强。因此,应选择穗位高及穗位系数较低、棒三叶茎叶夹角小、茎秆抗倒伏能力较强的自交系做母 本,棒三叶叶夹角较小、基部节间茎秆强度较高的自交系做父本,有助于玉米耐密、抗倒伏优良杂交种的选育。
  • 农学·植物保护
    常豆豆, 王开勇 , 孟春梅, 安梦洁, 洪大双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1, 39(5): 560-566. doi: 10. 13880/j.cnki.65-1174/ n.2021. 21. 044
    将棉粕作为盐碱土改良剂,探究不同棉粕施用量对盐碱环境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盐、 碱胁迫处理的微生物优势种是变形菌门、芽单胞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在滴灌棉田中添加棉粕后各处理间土 壤微生物多样性无明显差异,碱胁迫处理比盐胁迫处理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更大。经过 OTU 聚类分析可知: 盐胁迫 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类群比碱胁迫处理的多; 土壤电导率和全氮与盐胁迫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成正相关,土壤 pH、土壤电导率和有机质升高使碱胁迫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增加。因此,棉粕对盐胁迫和碱胁迫处理下滴灌 棉田下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影响,这可为棉粕在改良新疆盐碱化滴灌棉田的施用提供参考依据。
  • 农学·植物保护
    李兴龙 , 秦欢 , 张振兴 , 孙惠敏 , 林河州 , 王少山∗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1, 39(5): 567-570. doi: 10. 13880 / j. cnki. 65-1174 / n. 2021. 21. 024
    为明确绿色和白色性诱捕器对果园食心虫的监测效果,2019 年在石河子垦区以苹果单植园为研究对象,利 用绿色和白色的性诱捕器进行诱捕监测,诱捕调查了苹果园食心虫的发生种类及其种群消长动态,比较 2 种颜 色诱捕器对苹果园食心虫的诱捕效果。 结果表明:苹果园食心虫的优势种群为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发生数量 较少,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 4 代,而苹果蠹蛾一年只发生 5 代;苹果园悬挂绿色性诱捕器虫口总诱捕数量均高于 白色性诱捕器虫口总诱捕数量。 石河子垦区苹果园利用绿色性诱捕器进行果园食心虫的监测效果更显著,推荐 使用。
  • 农学·植物保护
    董雪, 姚兆群, 曹小蕾, 田芳, 赵思峰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1, 39(4): 422-426. doi: 10. 13880 /j. cnki. 65-1174 /n. 2021. 21. 029
    分枝列当是全寄生植物,在没有寄主的条件下无法独自存活。为解决列当功能基因验证难的问题,有必要建 立分枝列当的再生体系。本研究通过比较独脚金内酯类似物 GR24 处理不同天数对分枝列当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 响,筛选出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处理时间,同时选择不同培养基和优化不同植物激素组合。结果表明: GR24 处理 4 ~ 5 天的列当萌发种子为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时间,其诱导率高达 86%。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并分化出淡黄色的花芽的 最适宜培养基为 B5 培养基,所添加物质为 B5+600 mg /L 水解络蛋白+3%蔗糖+0. 7%琼脂,诱导时间为 4 周。本研 究初次建立了以列当萌发的种子为外植体的再生体系,可为列当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 农学·植物保护
    郝先哲 , 夏军 , 时晓娟 , 田雨 , 石峰 , 李楠楠 , 李军宏 , 高宏云 , 罗宏海, 冯杨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1, 39(4): 427-434. doi: 10. 13880 /j. cnki. 65-1174 /n. 2021. 21. 021
    为探究等行距稀植条件下杂交棉高产稳产的生理机理,于 2017—2018 年在新疆兵团第七师主要植棉团场, 采用大田创建高产试验示范田的方法,以鲁棉研 24 号稀植为研究对象,科研 5 号密植棉为对照,分析不同产量水 平杂交棉产量构成、纤维品质、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群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棉等行距稀植较常规棉密植 增产 7. 9% ~ 24. 1%,其增加的原因主要归因于单株结铃数的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成铃空间分布发现,杂交棉等 行距稀植模式下上层果枝的皮棉贡献率显著提高,上层和外围的结铃比例分别提高 47. 8%、76. 7%,且中层的纤维 马克隆值显著增加。等行距稀植模式下杂交棉的植株总干重( TDW) 较常规棉密植降低 18. 7% ~ 19. 2%,蕾铃总干 重( BDW) 提高 1. 4%; 群体生长率( CGR) 、蕾铃生长率( BGR) 、净同化率( NAR) 无显著差异,但生殖器官质量与营 养器官质量的比例( RVR) 显著提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CGR 与 NAR 和 BGR 在盛铃至吐絮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 相关,BGR 与 NAR 在盛铃至吐絮期呈显著正相关,与 RVR 在盛花至盛铃后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杂交棉等行 距稀植模式下,有利于充分发挥杂种优势,在保持较高群体生长速率的前提下,促进光合产物高效的向生殖器官输 送,通过增加上层和外围成铃比例、提高单株结铃数来实现棉花高产稳产。
  • 农学·植物保护
    贾梦梦 , 雷长英 , 向导 , 张亚黎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1, 39(4): 435-439. doi: 10. 13880 /j. cnki. 65-1174 /n. 2021. 21. 025
    探究陆地棉与海岛棉不同冠层叶片 6 种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特性,为调控棉花的营养需求分配奠定理论基 础。选用新陆早 33 号和新海 36 号为试验材料,标记主茎上部第一片展开叶片为倒 1 叶,依次按照顺序选择倒 2 叶,倒 4 叶,倒 6 叶,倒 8 叶,测定 C、N、P、K、S、Mg 含量。结果表明: 新海 36 号不同冠层部位叶片的 N、K、P 含量均 高于新陆早 33 号,S、Mg 均低于新陆早 33 号。元素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分别是 C 与 N,C 与 P,N 与 P,S 与 Mg; C 与 S、Mg,N 与 S、Mg,K 与 Mg,P 与 S、Mg 的各元素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中元素含量为 C>N>K>S>Mg> P,其变异系数分别为: 5. 8%、18. 9%、21. 5%、31. 2%、27. 7%、33. 3%。综上,在同一种植条件下陆地棉与海岛棉养 分吸收的特性不同。新海 36 号对 N、K、P 元素的需求要高于新陆早 33 号,但对 S、Mg 的需求量较低。棉花冠层不 同部位叶片中 C、N、P 三种元素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中 N、P 元素随冠层部位向下含量降低,且 C、N、P 元素均 与 S、Mg 元素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中含量较低的元素具有稳定性较低,流动性较强的特征。
  • 农学·植物保护
    杨飞, , 张振亚, , 刘馨月 , 杨进 , 许红根 , 高尚 , 李璐璐 , 王克如 , 李少昆, , 明博 , 肖春花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1, 39(3): 289-294. doi: 10. 13880/j.cnki.65-1174/ n.2021. 21. 015
    在适宜的时间和科学的用量下施用氮肥是提升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本试验于 2018—2019 年选 用京农科 728( JNK728,氮高效品种) 和郑单 958( ZD958,高肥品种) 2 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滴灌施肥技术, 分别设置 4 个氮肥用量( 0、150、250、350 kg / hm2 ) 和 4 个施氮时期( 苗期、6 叶期、12 叶期、吐丝期) ,探究不同氮肥 运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JNK728 在 150 kg / hm2 施氮量下产量最高,ZD958 在 250 kg / hm2 施氮量下产量最高; 相关分析表明 2 个玉米品种产量与氮肥后移指数间存在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 产量的变化主要由穗粒数的显著差异引起。因此,氮肥在中后期追肥( 12 叶展或吐丝期) 可作为黄淮海地区滴灌 夏玉米高效生产的氮肥管理模式。
  • 农学·植物保护
    刘宁宁, 唐利华, 李阳阳, 费聪, 李宗飞, 张丽娟, 樊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1, 39(3): 295-300. doi: 10. 13880/j.cnki.65-1174/ n.2021. 21. 020
    为明确甜菜源库器官对叶丛期调亏灌溉的适应性响应特征,选取 Beta356 甜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叶丛期设 置土壤水分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 70%( T1) 、50%( T2) 、30%( T3) 的调亏灌溉处理,测定并分析各生育时期甜菜 农艺性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叶丛期调亏灌溉条件下,该时期甜菜单叶光合速率、叶片数量、叶面积、块根体积 和块根干重降低,正常供水后各处理上述指标除块根干重外均能够恢复至对照水平,其中单叶光合速率恢复速度 最快; 与对照相比,T2 处理在适当控制叶片数量的同时促进生长中心向库转移而有利于产量形成,T3 处理同时限 制了源的光合活力和库的建成而影响块根干重; 至糖分积累期,T2 处理的块根干重分别比 T1 和 T3 处理提高了 10. 58%和 41. 15%。因此,在滴灌甜菜叶丛期进行田间持水量 50%为下限的调亏灌溉,可有效避免甜菜地上部徒 长,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 农学·植物保护
    何芳, 孙琦, 李彪, 刘政, 黄家风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1, 39(2): 162-170. doi: 10. 13880/j.cnki.65-1174/ n.2021. 21. 006
    由大丽轮枝菌( Verticillium dahliae) 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每年给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了明确不 同抗性陆地棉( Gossypium hirsutum) 品种中病程相关基因( GhPR 基因) 响应不同致病型大丽轮枝菌的表达差异,揭 示 GhPR 基因在棉花与大丽轮枝菌互作过程中的免疫反应变化,本研究用寄主来源的棉花黄萎病菌落叶型菌株 V592 和非落叶型菌株 I6 以及非寄主来源的落叶型菌株 S1 和非落叶型菌株 V31 分别对 2 个感病棉花品种和 1 个 抗病棉花品种的无菌根系进行诱导处理,检测 GhPR 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棉花黄萎病菌落叶型菌株 V592 和非落叶型菌株 I6 均能诱导 3 个棉花品种的 GhPR 基因普遍上调表达; 在感病品种军棉 1 号上,2 个菌株诱导 GhPR 基因达到最大相对表达量的基因个数相当; 在感病品种新陆早 1 号上,I6 菌株诱导 GhPR 基因达到最大相对表 达量的基因个数比 V592 菌株多; 表明在棉花感病品种上,非落叶型菌株诱导 GhPR 基因上调表达的能力与落叶型 菌株的诱导能力相当,甚至更强。在抗病品种中植棉 2 号上,落叶型菌株 V592 诱导 GhPR 基因达到最大相对表达 量的基因个数及上调表达量均显著高于 I6 菌株诱导的上调表达量,表明在棉花抗病品种上,落叶型菌株诱导 GhPR 基因上调表达的能力比非落叶型菌株的诱导能力强。对非寄主来源的 2 个大丽轮枝菌菌株,非落叶型菌株 V31 诱 导感病棉花品种 GhPR 基因达到最大相对表达量的基因个数比落叶型菌株 S1 多,落叶型菌株 S1 诱导抗病棉花品 种 GhPR 基因达到最大相对表达量的基因个数比非落叶型菌株 V31 多。结果表明,棉花感病品种的 GhPR 基因对 落叶型和非落叶型大丽轮枝菌侵染均有一定的响应能力,棉花抗病品种的 GhPR 基因对落叶型菌系侵染具有更强 的响应能力。
  • 农学·植物保护
    张煜 , 杜睿 , 肖庆刚 , 周婷婷 , 张航 , 杨林 , 韩小强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0, 38(5): 560-566. doi: 10. 13880 /j.cnki.65-1174 /n.2020. 23. 018
    为研究 5%d-柠檬烯可溶液剂作为喷雾助剂对棉花脱叶催熟剂喷施的增效作用,通过雾滴示踪法测定了 5%d -柠檬烯可溶液剂对棉花脱叶剂雾滴沉积和脱叶吐絮的影响。结果表明: ( 1) 添加 5%d-柠檬烯可溶液剂,能够显 著提高棉花冠层上部和中部脱叶剂的雾滴覆盖率( P<0. 05) ,对冠层下部雾滴覆盖率的效果一般; 5%d-柠檬烯可 溶液剂的添加剂量对雾滴覆盖率影响不显著。( 2) 5%d-柠檬烯可溶液剂的添加剂量和雾滴密度呈正相关关系,且 与对照处理具有显著差异( P<0. 05) 。( 3) 植保无人机喷施棉花脱叶剂时,添加 5%d-柠檬烯可溶液剂的雾滴粒径 均小于对照处理,表明该类助剂具有促进雾滴沉降的功效。( 4) 5%d-柠檬烯可溶液剂对棉花的品质无显著影响 ( P>0. 05) 。该研究可为棉花脱叶剂的高效喷施和柠檬烯类助剂的科学使用提供参考。
  • 农学·植物保护
    史蛟华, 陈宽, 王晓丽, 安梦洁, 王开勇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0, 38(5): 567-573. doi: 10. 13880 /j.cnki.65-1174 /n.2020. 23. 020
    明确土壤调理剂对盐碱地葡萄 K+ 、Na + 转运的影响,为盐碱地葡萄增效提质提供理论依据。以盐碱地葡萄为 研究对象,通过田间控制试验施加自制( F) 、高分子型( P) 、腐殖酸型( K) 3 种土壤调理剂,测定土壤-葡萄系统 K+ 、 Na + 离子含量,分析施加土壤调理剂对盐碱地葡萄 K+ 、Na + 转运的影响。对比无调理剂处理( CK) ,施加土壤调理剂 改良土壤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盐碱地土壤 pH,提高土壤 K+ 含量,降低 Na + 含量。其中 K 处理土壤 K+ 含 量增加量最高为 42. 66%,土壤 Na + 含量下降量最高为 43. 75%,改善了葡萄生长环境,促进葡萄对 K+ 的吸收,新梢 和叶片器官 K+ 含量增加量最高分别为 33. 96%、26. 81%,促使 Na + 在枝干部积累,减弱 Na + 对葡萄源器官的胁迫效 应。相关性分析表明,葡萄各器官对离子的运输主要由枝干向上转运,对新梢运输的优先级大于叶片器官,影响 K+ 、Na + 转运的主要是土壤>0. 25~ 0. 5、>1~ 2、>2~ 5 mm 粒径团聚体 K+ 含量和>5 mm 粒径团聚体 Na + 含量。施加 土壤调理剂能降低土壤 pH,提高土壤交换性 K+ 含量,促进葡萄各器官对 K+ 的吸收,缓解离子胁迫。不同类型土壤 调理剂中 K 处理最优。
  • 农学·植物保护
    任美佳 , 张华平 , 钟聪慧 , 张世卿 , 黄家风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0, 38(5): 574-579. doi: 10. 13880 /j.cnki.65-1174 /n.2020. 23. 021
    为了明确库尔勒香梨黑斑病的病原种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果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 通过无伤和 有伤接种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 选取 P8 和 P21 作为代表菌株,通过观察形态学特征、构建多基因联 合系统发育树,对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菌株分离结果显示,从病组织中分离获得 36 株病原菌,其中链格孢 34 株,占分离菌株总数的 94. 4%。有伤接种 3 d 和无伤接种 5~ 7 d 均可在库尔勒香梨的接种部位观察到与田间相似 的黑褐色坏死病斑,表明从库尔勒香梨上分离获得的链格孢是梨黑斑病的致病菌。在 P8 菌株形态学鉴定的基础 上,基于过敏原基因( Alt-a1) 和翻译延长因子基因( tef1) 构建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将 P8 菌株的种类鉴定为交链 孢( Alternaria alternata) ; 在 P21 菌株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基于过敏原基因( Alt-a1) 和钙调蛋白基因( Cal) 构建的 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将 P21 菌株鉴定为细极链格孢( Alternaria tenuissima) 。综上所述,交链孢和细极链格孢是 导致库尔勒香梨黑斑病的病原。
  • 农学·植物保护
    雷阳 , 王红宾 , 鲁同所, , 胡婧 , 卫东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0, 38(4): 421-427. doi: 10. 13880 /j.cnki.65-1174 /n.2020. 23. 010
    阿里地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平均海拔约 4 500 m,因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气象站点数量稀少、设置分散 ( 地域面积辽阔) 、设备故障频发,导致气象数据缺失严重。依托“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计划”( AliCPT) 搭建的设 备,利用趋势系数法、Mann-Kendall 非参数检验、R/S 分析等方法对阿里地区气温突变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研 究,结果显示: 阿里地区全年约 3 /4 的时间日均气温低于 0 ℃,气温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性; 2018 年 12 月中旬至 2019 年 4 月气温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以 2018 年 11 月 18 日为起点发生突变,突变前后温差较大,突变后温度偏低、 波动剧烈,难免影响探测器正常工作状态及信号输出; 就 R/S 分析结果看,阿里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具有正持续性特 征,说明未来气温变化的趋势与现在相同。本研究可以为当地居民、科技工作者有序的生产生活、科研活动提供有 价值的参考。
  • 农学·植物保护
    魏萌萌 , 刘啸尘 , 何艳慧 , 武占省,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0, 38(4): 428-433. doi: 10. 13880 /j.cnki.65-1174 /n.2020. 23. 012
    针对土壤盐渍化问题日益严重,创新性的将生物炭与植物根际促生菌( PGPR,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有效结合,以更好地实现提高作物耐盐碱性和促进作物生长的目的。本研究将生物炭基 Rs-198 菌剂( BBRs, Biochar inoculated Pseudomonas putida Rs-198) 应用到盐胁迫条件下生长的辣椒植物中,探究 BBRs 菌剂在盐胁迫下 的功效和缓解盐胁迫的机理。结果表明,在 0. 5%NaCl 胁迫下,与空白对照 CK2 相比,BBRs2 处理的辣椒株高、根 长、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了 26. 43%、24. 27%、42. 59%和 50. 00%。茎粗、叶面积、叶片数和相对水分含量分别提高 了 23. 41%、14. 03%、12. 79%和 3. 54%。叶绿素 a、b 分别增加了 47. 22%和 62. 50%。可溶性蛋白、可溶糖、脯氨酸 和电解质渗透率分别降低了 33. 07%、57. 78%、62. 20%和 36. 88%。SOD、PPO 和 POD 分别降低了 35. 68%、31. 85% 和 37. 20%。表明 BBRs 通过降低渗透物质和抗氧化酶的积累缓解了盐胁迫,促进了辣椒生长,为解决盐胁迫问题 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 农学·植物保护
    田春艳, 徐丽萍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0, 38(4): 434-442. doi: 10. 13880 /j.cnki.65-1174 /n.2020. 23. 013
    绿洲的发展与水资源条件息息相关。研究西北干旱区绿洲与水资源生态制约的时空关系,对科学合理制定 绿洲规划和开发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以天山北麓绿洲为例,在分析 1976—2017 年间绿洲扩张与水资源变化趋势 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绿洲扩张与区域水资源时空关联性。结果表明: ( 1) 1976—2017 年,研究区绿洲面积增加 52. 33%,各时期扩张率为 0. 53%、7. 25%、11. 75%、26. 44%,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分别增加 610. 33%和 79. 75%; ( 2) 绿洲与降水量、河流径流量、地表水呈显著性相关,灰色关联度分别为 0. 939 0、0. 906 5、0. 928 2; ( 3) 河流水系的位置与走向决定了绿洲孕育位置与扩张方向,且绿洲重心与水域重心迁移路线相似; ( 4) 绿洲面积占比 与其距河流水域的距离成反比; ( 5) 新垦绿洲的发展与地下水资源具有显著相关性。
  • 农学·植物保护
    张玉凤 , 王彦发 , 马琼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0, 38(3): 284-290. doi: 10. 13880 /j.cnki.65-1174 /n.2020. 23. 005
    兵团是我国较大的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为提高棉花生产要素投入效率、增加棉花产量,使棉花产业提质增 效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兵团农户棉花生产要素投入的微观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法研究了兵团棉花生产要素投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 兵团棉花种植面积、种子、滴灌和水费投入对棉花 产量有显著性正向影响; 地膜、化肥和农药投入对棉花产量有显著性负向影响; 资本及技术因素在长期中对棉花生 产有显著影响。为促进兵团棉花产业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棉花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农学·植物保护
    王萌 , 任丽彤 , 凌悦铭 , 谷海涛 , 孔广超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0, 38(3): 291-298. doi: 10. 13880 /j.cnki.65-1174 /n.2020. 23. 011
    NAC( NAM、ATAF1 /2、CUC2) 是在调控植物发育、衰老、生物与非生物逆境以及激素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 用的一类转录因子。为探索六倍体小黑麦耐干旱机制,本研究以六倍体小黑麦为材料,利用快速扩增 cDNA 末端 ( RACE) 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技术克隆到 1 条 NAC 转录因子 cDNA 全长,分析了其生物信息学特 点,同时利用实时定量 PCR 技术分析其在干旱胁迫下的组织部位表达特点。结果表明,所克隆小黑麦基因 ORF 全 长 1 059 bp,编码 352 个氨基酸。该基因预测蛋白中具有 NAM 亚家族保守的氨基酸序列,且其预测蛋白氨基酸序 列与山羊草中的 NAC 转录因子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 90%以上。该基因预测蛋白属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域 与信号肽区域,二级结构包含 45 个 α-螺旋,57 个 β-折叠和 250 个无规则卷曲。预测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在干 旱胁迫下,该基因在开花后 22 d 的小黑麦幼粒和根部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茎和叶,且表达量显著受干旱胁迫诱导。 可见所克隆的基因为小黑麦 NAC 转录因子,将其命名为 TwNAC01( GenBank 登录号为 MG736919) ,其在小黑麦抗 旱应激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小黑麦 NAC 转录因子基因 TwNAC01 的克隆对于揭示小黑麦的抗旱性机制以及小黑 麦抗旱基因工程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 农学·植物保护
    韩畅 , 张兴旺 , 高国龙 , 韩盛 , 都业娟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0, 38(2): 160-165. doi: 10. 13880 /j.cnki.65-1174 /n.2019. 23. 012
    由 TYLCV(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引起的番茄黄化曲叶病危害严重。为明确该病毒在新疆的发生与分 布,本研究利用 TYLCV 特异引物对采集自新疆南、北和东疆温室及露地的 229 株表现黄化曲叶症状的番茄样品通 过 PCR 检测其带毒率; 为进一步明确 TYLCV 传毒介体烟粉虱的隐种类型及带毒情况,利用烟粉虱和 TYLCV 特异 引物对番茄上采集的 543 头烟粉虱进行了 MED 和 MEAM1 隐种及带毒率的 PCR 检测。结果表明: 170 个病株检测 到 TYLCV,病株带毒率为 74. 2%; 烟粉虱 MED 隐种和 MEAM1 隐种在新疆均有分布,检出率分别为 82. 7% 和 17. 3%,说明 MED 隐种是新疆烟粉虱优势种群; 烟粉虱 MED 隐种和 MEAM1 隐种均可携带 TYLCV,带毒率分别为 60. 8%和 4. 3%,说明 MED 隐种带毒率远高于 MEAM1 隐种的带毒率。本研究明确了 TYLCV 可侵染新疆番茄,且 在温室及露地番茄上均主要由烟粉虱优势种群 MED 隐种携带和传播。
  • 农学·植物保护
    张嘉宇, 杨德松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0, 38(2): 166-171. doi: 10. 13880 /j.cnki.65-1174 /n.2020. 23. 001
    为了研究敌草隆在砂土和壤土中的残留消解动态,明确土壤中不同敌草隆浓度对敌草隆消解的影响,采用高 效液相色谱法( HPLC) 建立快速准确的敌草隆在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对比砂土和壤土在不同时间的敌草隆残 留量。建立的敌草隆在砂土及壤土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表明: 敌草隆在 0. 01 ~ 5 mg /L 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灵敏 度、准确度均符合要求,相关系数为 0. 99,且目标峰分离效果较好; 敌草隆的添加回收率为 94. 9% ~ 95. 7%,相对标 准偏差为 0. 93% ~ 1. 64%,最少检出量为 0. 01 mg /kg 敌草隆在砂土和壤土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敌草隆在砂土中的半衰期为 14. 7~ 16. 5 d,在壤土中的半衰期为 20. 4~ 22. 4 d; 0、90、180、360 mL/hm2 540 g /L 噻苯· 敌草隆悬浮剂施用于砂土及壤土中,浓度越大,敌草隆消散越慢。本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砂土和壤土 中敌草隆残留消解动态,为敌草隆在田间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 农学·植物保护
    凌悦铭 , 张亚黎 , 王震 , 任丽彤 , 艾尼瓦尔 , 李召锋 , 孔广超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20, 38(2): 172-178. doi: 10. 13880 /j.cnki.65-1174 /n.2020. 23. 002
    为了解高温胁迫对小黑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探索高温胁迫下小黑麦应激机制,以 4 个六倍体小黑麦品种 ( 系) 为材料,在籽粒灌浆早期进行高温胁迫,测定了高温胁迫下旗叶光合作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导 致 4 个小黑麦品种的旗叶净光合速率( Pn ) 下降了 11. 4% ~ 39. 8%、胞间 CO2 浓度( Ci ) 上升了 2. 0% ~ 6. 8%、蒸腾速 率( Tr ) 下降了 1. 1% ~ 26. 2%、气孔导度( Gs) 变化不显著。在胁迫结束后 10 d,经高温胁迫后的 4 个小黑麦品种旗 叶的 Pn 仍显著低于对照、Tr 多显著下降; 品种新小黑麦 3 号、新小黑麦 4 号经高温胁迫后的 Gs 仍显著低于对照同 时 Ci 下降,而品种扩繁 1 号、新小黑麦 5 号经高温胁迫后的 Gs 较对照变化不显著而 Ci 较对照极显著上升。参试 小黑麦品种中新小黑麦 3 号耐热性较强,新小黑麦 5 号、新小黑麦 4 号次之,扩繁 1 号最弱; 新小黑麦 4 号对损伤修 复能力较强,新小黑麦 3 号、扩繁 1 号次之,新小黑麦 5 号最弱。综上,高温胁迫下小黑麦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受到 非气孔因素影响,而且高温胁迫对光合机构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转,同时参试的 4 个小黑麦品种( 系) 间在耐热性 和对高温损伤修复的性能间也存在差异,本研究为理解高温胁迫对六倍体小黑麦的影响机制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