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微藻的种类,采用96孔板有限稀释法,从该沙漠采集的沙样中分离出5种不 同的微藻,并通过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为绿藻门。根据 GenBank 中绿藻门不同科属藻类的18S 核糖体 RNA 基因 (18S rDNA)保守区设计18S特异性引物,分别对5种微藻的基因组进行 PCR扩增18S rDNA 片段,经克隆测序、 blast n 比对、系统发育树构建及遗传距离值分析,将5种微藻初步鉴定到属。结果表明:从该沙漠分离得到的5个
为了研究大叶落地生根中(Ku/anchoē duigremantiana)的 KdSTM 基因对侧芽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采用RT-PCR 技术以大叶落地生根叶片边缘的小植株的总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 KdSTM 基因。KdSTM 开放 阅读框750bp, 编码249个氨基酸残基。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是否具有促进植物芽再生的作用,构建了p35S::Kd- STM 植物过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将植物表达载体侵染烟草,转化植株经分子鉴定·成功获得转基因烟草植 株。通过对转基因烟草试管苗和野生型试管苗的表型观察,发现二者的表型存在有很大的差异。转基因型烟草的 叶片浓绿,早期出现较小分枝侧芽,而野生型未出现侧芽。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克隆的大叶落地生根中 KdSTM 基 因具有生物学活性,对侧芽的形成具有一定促进的作用。
褐翅猪毛莱(Salsola korshinskyi Drob)广泛分布于新疆准噶尔荒漠,具有很强的抗旱,抗盐碱能力。本文研究了褐翅猪毛莱种子类型及不同种子类型的萌发特性,以了解其适应荒漠环境的机制。结果表明:褐翅猪毛菜有3 种不同类型的种子,其大小、质量、翅和着生方式均有显著差异。A 型种子,圆形,果翅较长,黄褐色,种子横生,直 径为(1.299±0.096)cm, 单粒重为(6.95±0.023)mg;B 型种子,圆形,果翅较短,黄褐色,种子横生,直径(0.683± 0.111)cm, 单粒重为(4.26±0.012)mg;C 型种子,椭圆形,无翅,种子直立,直径(0.256±0.047)cm, 单粒重为(3.74±0.008)mg。 在0℃/10℃、5 C/15℃、10℃/25℃、20℃/35 C(暗12 h/光12 h) 变温条件下3种类型种 子具有不同的萌发特性:在每个变温条件下,A 型种子的萌发率都最高,其次为B 型 ,C 型最低。对于 A、B型种子, 去翅能促进种子萌发。黑暗条件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对 A 型种子的作用较为明显。冷藏能促进 A 型种子萌 发,对B、C型种子作用不显著。当沙埋深度为0和1 cm 时,种子出苗率较高,然后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减小。种子 萌发不能响应3 mm 的降水,在降雨为20mm 时出苗率最高。以上研究表明褐翅猪毛菜种子萌发对温度变化不敏 感,只要有适量的降雨,就能萌发,这种萌发对策对适应干旱、降水异质性波动等荒漠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对温带荒漠植物生长最为不利的季节是夏季,降水稀少,蒸降比悬殊,高温,强太阳辐射是温带荒漠夏季的显 著特征。就荒漠植物对干旱逆境生态适应性的研究虽已有许多报道,但依旧不全面。本文刺山柑为研究对象,利 用 LI-6400 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分析了刺山柑这一典型夏季生长植物的光合参数日变化特征及光响应曲线、以了解刺山柑的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机理以及影响其光合作用的可能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与相同生境类型的荒漠 植物疏叶骆驼刺、梭梭及多枝柽柳相比,刺山柑具有较高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以及较高的水分利用 效率。刺山柑从环境中吸收水分能力极强,凭借旺盛的蒸腾作用,不仅可以避免光合作用相关酶系统的钝化,而且 可以保证气孔全天开放,确保叶肉细胞间具有足够高的 CO₂ 浓度,使其净光合速率得以维持在较高水平。
根据新疆石河子垦区3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历史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orlet 小波和Manr-Ken- dall突变检测等方法,对该地区近48年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以及年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 度等要素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近48年石河子垦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呈 升高(增多)趋势,年平均风速呈减小的趋势;2)石河子垦区潜在蒸散量与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关系,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与其年平均气温的相关性不显著。受其综合影响,潜在蒸散量和地表 干燥度均呈减小趋势;3)突变检测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分别在1970年和1986 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升高,年平均风速、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分别于1973年、1987年和1986年发生了极显著的突变性减小, 日照时数未发生突变;4)各气候要素和潜在蒸散量、地表干燥度分别存在3-23年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
在大田条件下 , 以新陆早 13 号和新陆早 33 号为材料 , 研究水分亏锴与足水处理下不同基因型棉花生育后期叶片光合特性 . 水分利用效率变化与叶片早衰的关系。结果表明 : 花后不同水分胁迫对棉花主茎叶光合速率 (Pa) 、气孔导度 (Go . 熙腾速率 ( 乃 ) . 水分利用效率 (WUE) 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均有显著影响。水分亏缺下 2 个品种生育后期叶片 PovGs、77 均明显下降 ,WUE 也低于对照 , 但新陆早 33 号的 WUE 高于新陆早 13 号。足水处理下新陆早 13 号叶片 Pa、Gs 和 WUE 显著降低 , 于明显增加 ; 新陆早 33 号后期叶片 PaGs 和 WUE 变化不明品 , 万增加 , 使得新陆早33 号棉株干物质积累维持较稳定水平。这说明新陆早 33 号叶片具有较弱的蒸腾作用 , 给强的水分利用效率 , 使其对外界水分亏缺以及足水处理适应性较强 , 且后期叶片光合功能维持时间长 , 干物质积累较多 , 从而使其叶片赛老较新陆早 13 号缓慢 ; 而新陆早 13 号叶片对送境适应性绚差和光合机构砾坏较严重是促进其早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