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农学·植物保护
  • 农学·植物保护
    程裕伟, 任辉, 马富裕, 冯治磊, 王谊, 张涛, 廖江, 樊华
    2011, 29(2): 133-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8-2009年在石河子地区通过小区试验和大田调查试验相结合的方式, 初步研究了滴灌春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的特征。结果表明:滴灌小麦全株、穗干物质积累呈现“S”型曲线, 叶片、茎鞘呈单峰曲线;滴灌小麦的干物质有效积累积温 (GDDEDMA) 为1180.14℃, 干物质高速积累持续积温 (GDDHDMA) 为670.68℃。与漫灌小麦相比, 达到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所需要的有效积温 (GDD) 少83.38℃, 积温产出率 (PEGDD) 高2.42 (kg/hm2) /℃, 滴灌小麦不仅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 而且叶片、穗干物质的分配率、输出量、转换率均高于漫灌小麦。滴灌小麦的产量显著高于漫灌小麦, 产量增幅为10.89%18.63%, 千粒重提高了4.476.47g。
  • 农学·植物保护
    曹晓倩, 吕新
    2011, 29(2): 140-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评价Mehlich 3法(M3法)测定新疆土壤速效磷、钾的可行性,取290份新疆不同质地类型的碱性或偏碱性土壤,分别采用M3法和常规方法测土壤速效磷、钾的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通过盆栽棉花生物试验,采用M3法测定土壤速效磷、钾的含量并分析其与棉花苗期生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壤土、砂土和粘土中,2种方法测得的土壤速效磷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78、0.9237和0.9312,速效钾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88、0.9442和0.9413,均呈显著相关;土壤速效磷与棉花苗期株高、干重和棉花植株磷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647、0.5994和0.5355,相关性均不显著,但土壤速效钾与株高、干重和棉花植株钾含量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38、0.8585和0.7828。结论:M3法适于新疆碱性或偏碱性土壤中大量元素速效P、K的测定,可在生产及科研中应用推广。

  • 农学·植物保护
    高旭梅, 刘娟, 张前兵, 罗宏海, 谷天佐, 张旺锋
    2011, 29(2): 145-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新疆棉花长期连作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的演变趋势明确不同耕作措施的调节效应采用空间替代法研究了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土壤基础呼吸的变化及其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棉花连作年限的增加060 cm土层中土壤pH值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降低;土壤细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真菌数量不断增加放线菌数量呈波动状态;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Nmic)及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连作年限的延长均呈增加趋势而磷酸酶活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土壤基础呼吸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代谢熵(qCO2)呈减小趋势。对长期连作的障碍棉田采取深度翻耕和水旱轮作均能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并能有效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能增加060 cm土层中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020 cm土层中真菌数量;深度翻耕既增加了2040cm土层中的CmicNmic又增加了060 cm土层中的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而水旱轮作仅增加了020 cm土层中的Cmic并使该土层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土壤深度翻耕可提高棉田060 cm土层中的基础呼吸速率使土壤表层的qCO2增高而降低深层土壤qCO2。因此土壤深度翻耕和水旱轮作等措施均可用于改善棉田土壤微生物环境并有效缓解棉花长期连作引发的不利影响是克服连作障碍的重要措施之一。

  • 农学·植物保护
    刘姣娣, 曹卫彬, 李华, 唐湘玲, 欧阳异能
    2011, 29(2): 153-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植被指数与棉花产量的关系建立了棉花遥感估产模型, 以期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 实现对棉花产量定量遥感预测。模型建立以新疆棉花各生育期的不同卫星数据, 构建相关植被指数, 并与实际棉花产量进行回归分析, 建立了棉花单产的遥感估算模型。结果表明:以棉花最佳估产时相期植被指数与棉花产量构建的产量估算模型可很好地定量预测棉花产量, 模型为棉花卫星遥感估产提供了参考模型, 对其他作物使用动态生长信息提高遥感估产水平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农学·植物保护
    王飞, 赵思峰, 李俊华, 褚贵新, 郭永盛
    2011, 29(2): 158-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健康土壤(CK)中单独加入黄萎病菌(V)、混合加入黄萎病菌与拮抗细菌S37(VS37)或S44(VS44)后对棉花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证实了棉花黄萎病菌显著抑制了棉花的生长发育,而拮抗菌处理能够削弱这种抑制作用,使加入棉花黄萎病菌处理的棉花与正常生长的棉花间无显著差异。V、VS37和VS44三个处理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棉花黄萎病菌显著抑制了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但拮抗菌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试验研究了苗期至花铃期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发现拮抗菌处理前期对土壤酶活性的促进作用高于后期。磷酸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随着生长发育总体呈先上升然后下降的趋势。

  • 农学·植物保护
    赵峰玉, 郑银英, 张瑜, 乔亚红, 崔百明, 向本春
    2011, 29(2): 163-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工番茄;RNAi;番茄花叶病毒

  • 园林·园艺
  • 园林·园艺
    冯治磊, 马富裕, 王谊, 石宏刚, 林凤
    2011, 29(2): 169-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求适合滴灌小麦麦茬移栽种植加工番茄的可行方式, 提高复种指数, 采用小区试验, 探讨了茬高0 cm (平茬) 、10 cm (低茬) 、20 cm (高茬) 3种麦茬处理方式对温室穴盘育苗移栽加工番茄的生理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气温为23℃以下时, 平茬处理平均土壤温度高于低茬和高茬处理;气温升高至23℃后, 低茬和高茬在0 cm和5 cm土层的地温大于平茬处理;在10 cm和20 cm土层, 平茬处理温度高于低茬和高茬处理。加工番茄移栽成活率依次为高茬>低茬>平茬, 30 d苗龄>45 d苗龄>60 d苗龄。产量方面, 平茬>低茬>高茬, 30 d苗龄>45 d苗龄>60 d苗龄。30 d苗龄平茬产量比低茬和高茬分别提高3.4%和10.3%;45 d苗龄平茬产量比低茬和高茬分别提高4.6%和7.1%;60 d苗龄平茬产量比低茬和高茬分别提高7.3%和15.5%。

  • 园林·园艺
    张飞, 牛建新, 叶春秀, 刘娜, 高静涛, 朱天丁
    2011, 29(2): 173-1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库尔勒香梨萼片脱落与宿存的本质, 试验以库尔勒香梨盛花前期的同一时间同一棵树同一花序的第2位序花和第4序位花为试验材料, 采用mRNA差异显示的方法进行研究。扩增体系为20μL:cDNA 2.0μL, 10μmol/L锚定引物2.0μL, 10μmol/L随机引物2.0μL, 2.5 mmol/L dNTPs 2.0μL, 5 U/μL Taq 0.25μL, 10×PCR buffer 2.5μL, ddH2O 9.25μL。结果显示, 扩增产物经6%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 获得了比较清晰的差异条带, 回收并克隆差异条带, 分离得到一些差异表达的片段, 优化了库尔勒香梨mRNA差异显示技术, 为克隆差异表达基因的全长cDNA奠定了良好基础。

  • 畜牧·兽医
  • 畜牧·兽医
    王遵宝, 张文祥, 赵宗胜, 余鹏, 吴洪宾
    2011, 29(2): 179-183.

    为了实现绵羊毛性状的多基因聚合,对绵羊不同EST-SSR标记基因型的性状表型值进行了聚类分析,以期建立一种适用于动物育种的多基因聚合分析方法。结果显示:6个标记与毛性状存在关联性,其彼此间的连锁程度较低,属于独立遗传,可用于多基因聚合的候选标记(D′小于0.5,r2小于0.3);通过标记基因型间性状相似性的聚类分析,获得了自然长度、拉伸长度、纤维直径方面及绵羊毛性状综合指标的4个最佳基因型类群,其不仅可作为绵羊毛性状选育的一种育种方案,而且有助于动物多基因聚合育种的研究。

  • 畜牧·兽医
    冯莉, 张文举, 于磊, 石国庆
    2011, 29(2): 184-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优化棉粕源生物蛋白饲料底物辅料的组成,试验采用9因子12水平均匀设计法,通过测定发酵产物中游离棉酚(FG)含量和活性酵母菌数,对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ZD-3)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ZD-5)对棉粕源基础底物复合发酵的底物辅料组成进行研究。应用DPS7.05统计软件分析试验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获得优化结果。结果显示,底物辅料组成的优化组合为:鱼粉5.99 g/100g,尿素1.05 g/100 g,糖蜜2.09g/100g,甘露糖0.73 g/100g,硫酸镁0.39 g/100g,氯化钠0.64 g/100g,K2HPO4/KH2PO40.40 g/100 g,CaHPO41.60 g/100g,硫胺素0.56 mg/kg。

  • 畜牧·兽医
    张艳, 陈创夫, 张辉, 张沾, 陈瑞花, 张钰, 李志强, 张俊波
    2011, 29(2): 189-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布鲁氏菌的WboA蛋白,并对其进行纯化和鉴定,采用PCR方法扩增得到WboA基因DNA片段,将其克隆于pET-28a(+)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WboA,转化E.coliBL21,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Ni-NTA Agarose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及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表达质粒pET-WboA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经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鉴定,可见约45 ku的外源蛋白带,表明Wbo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用Ni-NTA Agarose试剂盒进行蛋白纯化,获得纯化的WboA蛋白。

  • 医学·药学
  • 医学·药学
    陈芳, 王菊, 宋勇, 周宗瑶
    2011, 29(2): 193-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人pcDNA3.1-GCNF真核表达载体,并瞬时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观察GCNF基因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PCR的方法从pMD18-T-GCNF载体中扩增全长GCNF cDNA,将扩增产物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测序鉴定后,重组质粒pcDNA3.1-GCNF转染HeLa细胞,RT-PCR以及间接免疫荧光鉴定转染结果,并用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克隆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经序列测定分析后,证实pcDNA3.1-GCNF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并获得瞬时转染pcDNA3.1-GCNF的HeLa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重组质粒组的细胞凋亡率(6.72%)低于转染空质粒组(9.78%)以及未转染组(9.34%),P<0.00313,转染重组质粒后细胞凋亡率降低。由此可知,pcDNA3.1-GCNF重组质粒瞬时转染子宫颈癌HeLa细胞后,GCNF基因可以抑制HeLa细胞凋亡。

  • 医学·药学
    赵明, 石文艳, 曹玉文, 朱贺, 李丽, 马克涛, 司军强
    2011, 29(2): 198-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慢性砷中毒对大鼠背根神经节 (DRG) 神经激肽-1 (NK-1) 受体的表达影响, 以此了解砷中毒引起神经损伤的机制。将清洁级23月龄SD大鼠30只, 体重180230 g,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砷中毒组, 每组15只, 雌雄不拘。将NaAsO2配制成浓度为100 mg/L的水溶液供砷中毒组大鼠自由饮用, 正常对照组自由饮用自来水, 连续喂养3个月后, 采用冰冻切片和ABC免疫组化技术, 观察NK-1在大鼠DRG神经元的表达。结果显示, NK-1受体在大鼠DRG神经元细胞膜分布广泛, 在正常对照组和慢性砷中毒组细胞膜着色呈浅黄色和棕黄色, DRG神经元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23%±6.31%和96.66%±0.96%, 阳性细胞半定量光密度均值分别为0.118±0.012和0.153±0.018, 两组比较均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知, 慢性砷中毒大鼠背根神经节NK-1受体表达上调, 揭示了NK-1受体在砷中毒致神经损伤痛觉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

  • 医学·药学
    李文超, 徐江, 张惠
    2011, 29(2): 201-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成釉细胞瘤中Survivin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以及Survivin的表S达与成釉细胞瘤影像学分型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成釉细胞瘤患者和22例正常人口腔粘膜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 同时收集患者的手术前X线片并分型, 结合Survivin蛋白在成釉细胞瘤中表达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0例成釉细胞瘤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71.67% (43/60) , 22例正常口腔粘膜中Survivin表达率为18.18% (4/22) , 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单房型成釉细胞瘤中Survivin的表达率为50%, 较多房型 (83.87%) 和蜂窝型成釉细胞瘤 (100%) 低 (P<0.01) , 多房型成釉细胞瘤和蜂窝型成釉细胞瘤中Survivin的表达率无差异 (P>0.05) 。由此可知, Survivin可能作为成釉细胞瘤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单房型成釉细胞瘤的凋亡抑制能力及细胞增殖能力较多房型和蜂窝型低。

  • 医学·药学
    张瑜, 张华, 韩博, 陈文
    2011, 29(2): 205-2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目的是测定刺山柑中多糖的含量并研究其抗炎镇痛活性。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用Sevage法除蛋白、双氧水脱色,并用透析法富集多糖,用苯酚-硫酸显色法测定多糖含量。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模型,观察多糖的抗炎作用;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和热板试验,观察多糖的镇痛作用。经测定,纯化后刺山柑多糖的含量达36.86%;多糖外敷给药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为71.6%;热板镇痛抑制率为50.1%;扭体反应抑制率为44.4%。本文建立的测定多糖含量的方法简便、准确、重现复好;且刺山柑多糖对急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热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医学·药学
    娄猛猛, 李国玉, 赵文斌, 王金辉
    2011, 29(2): 210-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菊苣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溶剂提取、萃取、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制备薄层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显示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为橙黄胡椒酰胺(2S,2′S-Aurantiamide acetate,Ⅰ)、对羟基苯乙酸甲酯(methyl p-hydroxyl benzeneacetate,Ⅱ)、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Ⅲ)、木犀草素(luteolin,Ⅳ)、咖啡酸(caffeic acid,Ⅴ)、(-谷甾醇((-sitosterol,Ⅵ)。由此可知,化合物Ⅰ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菊苣中分离得到。

  • 医学·药学
    尹俊涛, 鲁萍, 闫丽丽, 王新春
    2011, 29(2): 215-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药用大豆油为分散介质,蜂蜡为助悬剂,大豆磷脂为润湿剂,以沉降比和再分散性为指标,正交设计优选叶黄素软胶囊内容物的制备处方。结果表明,叶黄素软胶囊内容物的最佳配比为叶黄素-玉米黄素-药用大豆油-蜂蜡-大豆磷脂(14.4∶0.6∶80∶1∶4),制备得到的软胶囊内容物均匀、稳定、流动性好。

  • 生物·环境
  • 生物·环境
    王玲, 姚亚楠, 奚秀梅, 苏建安, 任远景
    2011, 29(2): 218-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被生态需水研究已成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热点问题。选取石河子垦区为研究区域, 以2008年中巴卫星影像和2003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 运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对研究区域植被进行了分类, 计算了各类植被面积的转移矩阵, 分析了各类植被面积的变化, 并结合确定的石河子垦区不同植被生态需水定额量, 通过面积定额法计算了石河子垦区植被生态需水量, 分析了石河子垦区植被生态需水量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耕地的需水量最大, 草地的其次, 林地的最小;植被生态需水量主要集中在绿洲的中部, 边缘部分比较少。这表明石河子垦区人工植被的生态需水量最大, 因此, 适当退耕还林、退耕还木, 采用节水灌溉方式对减缓石河子垦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 生物·环境
    刘海隆, 王玲, 包安明
    2011, 29(2): 224-2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表温度是干旱区山区融雪径流研究的基础, 其空间变化与下垫面密切相关, 为分析地表温度与下垫面的关系, 本文基于TM数据, 利用单窗算法对天山山区典型区域的地表温度进行了反演, 并分析了地表温度分布与下垫面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单窗算法可以对天山山区地表温度进行有效反演, 具有一定可靠精度;在研究区内, 地表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 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 随地势起伏度的增加而降低, 另外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温度具有不同的影响, 其中建设用地具有热岛效应, 从而温度明显偏高, 植被盖度的不同也造成地表温度的不同分布。上述结果对分析山区的融雪径流具有重要意义。
  • 生物·环境
    徐满厚, 刘彤, 孙钦明
    2011, 29(2): 230-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准确、快速的定量测定林带疏透度, 运用数码相机FUJIFILM FinePix S5000和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7.0相结合的方法对林带疏透度进行了数字化测定, 并将其应用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防风固沙林疏透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误差范围为0.01-0.06时, 结合数码相机利用Photoshop软件对疏透度进行数字化测定能够达到较高的精度;林带疏透度与平均枝下高、平均冠高 (或平均高度) 和冠层面积存在极显著关系 (r2=0.968, p=0.000) , 冠部疏透度与胸高断面积存在极显著关系 (r2=0.658, p=0.000) , 故林业上可利用林带疏透度和冠部疏透度与其它结构因子的主导因子模型对过渡带防风固沙林的疏透度进行调整, 使其对绿洲发挥更好的防护效应。

  • 化工·材料·食品
  • 化工·材料·食品
    东世宏, 马瑞, 王丹, 焦庆庆, 吴甜, 朱明远, 代斌
    2011, 29(2): 236-2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高沸点溶剂环己酮对棉粕脱除棉酚的工艺, 运用正交试验优化了萃取条件, 确定了环己酮脱除棉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5, 浸取时间24 h, 磷酸浓度1.8 mol/L, 环己酮浓度60%。并与以丙酮为溶剂的工艺进行了对比, 在浸取时间为25 h时, 与丙酮相比, 环己酮的棉酚脱除率从59.6%提高到81%, 沸点从56.48℃提高到155.65℃, 低于国标要求。棉粕脱酚工艺中采用高沸点的环己酮为溶剂, 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了棉酚的提取率。

  • 化工·材料·食品
    李德强, 李建国, 尚建疆, 张延堂, 陈文江, 刘志勇
    2011, 29(2): 240-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疆糖厂甜菜渣为原料,采用碱液浸提法提取纤维素,讨论了NaOH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纤维素产率的影响。运用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进一步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10%、料液比1∶16、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120 min,纤维素产率达到28.1%。所得产品经理化检验,纤维纯度高,持水力和溶胀力较强。

  • 化工·材料·食品
    乔江, 王兵, 蒋亚楠, 卢坤, 乔秀文
    2011, 29(2): 244-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SG-8型PVC树脂的四氢呋喃溶液为原料,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超疏水的聚氯乙烯膜。研究了纺丝液的浓度、电纺的电压、以及电纺距离对膜表面浸润性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静电纺丝法制备超疏水PVC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静电纺丝法制备超疏水PVC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纺丝液浓度为9%,电纺电压为34 kV,距离为24 cm。PVC膜与水的接触角为156°。膜的表面由微米级的球状体与纳米级的纤维构成,呈微纳米复合结构。

  • 力学·建筑·水利工程
  • 力学·建筑·水利工程
    杨广, 陈伏龙, 何新林, 李俊峰, 崔伟敏
    2011, 29(2): 248-2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生态地质作用。以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垂向交错带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人类活动影响下研究区地下水演变的规律及变化, 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区地下水的影响因子进行驱动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 研究区地下水位有下降趋势, 地下水水位年内变化幅度减小, 灌溉用水和蒸发强度是影响研究区地下水位的主要因素。

  • 力学·建筑·水利工程
    眭小龙, 何明胜, 付小建
    2011, 29(2): 253-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保温轻质混凝土空心砌块——生土组合墙体结构是由EPS混合土为内芯、轻质混凝土砌块为外模组成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本文以该结构形式的内芯材料EPS混合土为研究对象,将EPS、水泥、水作为主要参数,对EPS混合土进行了抗压强度试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了16组试件,分析了各因素对混合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得出EPS含量对EPS混合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大,水泥含量和用水量次之;给出了各因素与EPS混合土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得出最佳配合比,最佳水平为:水泥用量30%,EPS用量1%,用水量30%。通过对最优工程条件下真值变动半径的计算,得到了最优配合比的真值变动范围在1.1082.778之间。

  • 机械·电气工程
  • 机械·电气工程
    杨艳华, 张晓海, 穆兴隆
    2011, 29(2): 257-2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PLC为核心控制单元,根据在线采集的反应溶液液位、pH值的变化控制浓硫酸和水实时定量加注,应用变频调节技术实现酸液均匀搅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配酸过程的稳定性,经过配比的稀硫酸浓度保持在8%10%的范围内,残酸率和残绒率符合国标中规定的棉种残酸率小于等于0.15%,残绒率小于0.27%,生产出的棉种质量合格,完全满足棉花种子脱绒加工的工艺要求,有效提高了种子加工质量,解决生产难题,为精量播种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机械·电气工程
    王洪坤, 马玉荣, 聂晶
    2011, 29(2): 260-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及经济运行, 必须依靠先进的自动装置。本文以ADSP-21992为核心, 设计实现了电力系统准同期装置的硬件电路及准同期软件系统。首先以实现同期功能为目的, 设计实现了准同期装置的硬件电路, 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外部接口模块, 然后设计实现了装置的同期主程序及中断服务子程序。经功能试验测试, 能够满足准同期装置性能要求。